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16-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盘点:8位大学教授获奖
2019-09-09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今年是未来科学大奖走入的第四个年头,你可还记得2016-2018年都有哪些科学家摘得了这份诱人的大奖?

  截至2018年11月,共组织了3次评奖,有12人获奖,来自高校的科学家为8人,占比66.7%。其中,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共有7人,来自高校的有3人;首届和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全部来自高校,分别是2人、3人。

  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七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来自高校的科学家有3位,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获得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和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林均获得“物质科学奖”。

  2017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获得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获得“物质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从下文所附详细名单“出生年份”一列可以看到,本届3位获奖者都非常年轻,其中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出生于1981年,是最年轻的得主。

  2016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物质科学奖”和“生命科学奖”。

  附详细名单:

  据了解,目前未来科学大奖共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每个单项奖奖金为100万美元,由国内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捐赠。大奖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等国际著名奖项。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为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不限国籍、性别和年龄。旨在推动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