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浙大一堂能源课 被老师上成了“科幻电影”
2017-12-01 钱江晚报 吴荃雁 郑淑婧 王湛

  遥远的未来,地球即将毁灭。浩瀚宇宙中,人类发现了一颗行星……

  浙大一堂能源课 被老师上成了“科幻电影”

  网友:又是人家的学校,这样的课给我来一打

  遥远的未来,地球即将毁灭。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发现了一颗和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人类决定:挑选出100位人类精英,倾世界之所能,利用现有的技术,把他们送往外太空。在那里,这100位肩负使命的异星拓荒者需要搭建起一个体积不超过100万立方米的生存空间,等待下一批人类同伴的到来……

  如此脑洞大开的情节,不是出现在小说或电影里,而是出现在了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徐象国上的一堂能源课上。来自不同专业的64位同学,分成11个小组,就这个十分科幻的话题,向在座的特邀专家学者们,轮番描述了他们设计的“百万立方”世界。

  有网友感慨说:“这样有趣的课,给我来一打!”

  太阳花瓣能自己发电

  还能“自由呼吸”

  屏幕上,一朵硕大的花朵在池水中微微绽放。屏幕前,浙大能源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赵羿做着介绍:“这是我们设计的‘太阳花瓣’,整个建筑占用体积约23600立方米,聚光面积800平方米。它利用聚光发电的原理工作,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底部的支架、支架上的平台、花瓣抛物面的凹面镜、可调节的机械臂和上方的工作台。平日里,通过调节机械臂,改变凹面镜的角度,阳光可以直线射向凹面镜,再折射汇聚到聚焦点,用于发电。”

  赵羿代表的小组发言顺序排在第七,每个小组有15分钟的发言时间。为了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他十分正式地穿上了黑色西装,打了领带。他的小组的作品叫“律动”,灵感来源于水池中的涟漪。在他们的设计理念里,理想的“百万立方世界”应与人体类似,能够自由呼吸。

  作品展示结束,是专家评委提问、评价环节。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方梦祥首先发问:“你这个太阳花瓣的平台可以上下移动吗?太阳落到平台以下时怎么办?”在听到“功率的计算方式已经考虑了阳光不足的情况,且仍能供100人正常生活”的解答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高宁问道:“你们有可能通过设计,让太阳花瓣的能源采集率达到最优吗?”

  避免学生上课时成低头一族

  老师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这是徐象国老师第三次以“百万立方”的形式上这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课,和以往一样,这样的上课形式获得了同学们一致好评。

  徐老师说,这是一门概论课,光讲课本上的各种能源概念,既枯燥又无趣,这些知识网络上都能查到,很难阻止同学们在上课时成为低头一族,“在上课之前,大多数同学可能连家里每年用多少电都不知道,没有能源消耗的基本概念。”徐老师尝试学科融合,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高宁合作,将两所大学两个专业的班级打通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来完成“百万立方”设计。

  在课程的后半期,多数课堂时间都是用来讨论的。两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很有新鲜感,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浙大2015级能源学院的高如启和他的团队,设计的“百万立方”引入了“元空间”的概念,整个空间由一个个类似DNA分子链的双螺旋模型构成,可以自由配对。比如你躺在10楼的床上,想去5楼的健身房,就可以通过螺旋旋转,将自己的房间“移”到健身房隔壁去。

  在“百万立方”设计中,除了要考虑能源供需平衡外,100人的社会采取何种制度也是关键。毕竟,这个社会想要正常运转,就会涉及到分工合作,就必然需要建立管理制度。徐象国说,这是整个课程中很有趣的部分,以后会尝试与社会学方面的老师合作。

  “设计这样一种上课模式,除了让同学们切身地体会和了解不同的能源,还能让他们在课程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徐老师说,他的目的不是要同学们真的设计一个“有用”的空间,而是让他们通过实践,找到自己以后想要研究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