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谢焕忠:再接再厉 预先谋划 超前布局“十二五”
2010-05-25 谢焕忠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是高等教育改革之年。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部署,“十二五”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财政投入集中、发展任务繁重的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正面临着发展方向上选择和突破。这是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1 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 高校科技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高校科技工作在制订战略规划,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外部环境,组织承担任务;设立自主经费,实现机制创新;惩防措施并举,加强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者严谨治学,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这些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也是严峻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的作用和内涵将更加丰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和与产业的关联性。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出现,重大创新可能出现,后发国家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急需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突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结合更为紧密,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推进科技工作的关键。国内科技力量进一步优化组合,创新效率将得到提高。

  ——世界科技正在向“大科学”时代迈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多学科交叉、集成是当今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科学研究的条件和装备正在向大型化、综合化和极端化发展;国家重大需求已成为科研的主导性方向和目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当今世界科技的主要组织与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全球化,使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科研要素在全球范围广泛流动和自主配置。世界科技正面临着重大变革。

  ——从国际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各国都在积极抢占人才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这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历史经验证明,知识和科技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性力量。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有望实现重大突破。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少数国家攫取世界资源实现自身发展,这样一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实现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需求强烈呼唤新科技革命。另一方面,从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沉淀积累日益厚重,新科技革命的先兆已初露端倪。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科研生产方式深层变革,是摆在各国政府和学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如果能通过科研组织运行方式的变革释放创新潜力,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创新活动,将有可能使我们在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

  ——完善创新主体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非竞争性的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与竞争性的应用研究、试验开发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竞争而不是合作,因而很难真正充分发挥潜在优势。科研主体之间的封闭分立必然导致科研资源的分割、封闭和浪费现象。尽快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政府科技财政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已迫在眉睫。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科技的新需求和新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依靠知识和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全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的认识空前一致。现在各地对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区域,建立区域创新体系非常积极。此外,还有许多行业要建立行业创新体系。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转变凸现广泛科技需求,逐步从过去被动地利用科技成果变为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情况来说,科技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这必然对于高校科技提出更多的需求,对于产学研结合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社会服务将成为提升高校发展水平更加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的部署,经过业务专家和管理工作者长期研究探讨,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发展思路,如建设重点学科、建立重点实验室、实行基金制等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实现了近30年来高校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组成部分。展望下一个30年,高校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很大程度将来自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不仅是高校科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科技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文化贡献,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开拓进取,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急国家所急,解企业所难,忧民生之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高校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十二五”的到来,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潜力,促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发展,是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必须部署谋划在基础研究、大科学工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新的突破,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为“十二五”高校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出新贡献。

  回顾过去,高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面对未来发展,高校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科技工作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科教分离的体制障碍长期存在,发挥高校创新潜力的政策措施尚存不足。不论是国家创新体系层面,还是高校内部,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都有很大改进空间。二是科技管理工作资源有限,缺乏跨校、跨学科协调调控手段,组织策划大项目大工程的能力明显不足。三是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滞后,缺乏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科技评价过于注重量化指标,一定程度上诱发科研不端行为。严重学术不端问题时有发生,负面影响大,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四是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少数同志钻研管理业务不够,缺乏脚踏实地的态度和苦干实干的精神,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正视并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是科技管理战线的职责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超前布局,抢抓机遇,趋利避害,有所作为,为高校科技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