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郑南宁:人文社会科学是办一流大学的一种思想力量
2010-12-21 科学时报 郑南宁

  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大国成为真正的强国,不仅仅是经济强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被世界大多数民族和国家认同,并能改变世界格局和推动世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中国由大变强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扮演着我们文化的担当者和守望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思想力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主流价值观,以及产生于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是中国的软实力,它们对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我们不应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而抛弃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主流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有助于我们获得一种历史视野,以使我们深刻领悟历史赋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超越自身研究的使命。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和学者承担着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作为未来世界的强国,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应该在人类和平和经济繁荣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围绕这些基本价值观,中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中国始终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要应对这个挑战,培养人才是最根本的,要使大学生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世界中,了解我们的国情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要让他们对这一挑战有更深刻认识。这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卓越的教育教学必须承载大学的人文精神。本科生通识课程是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向大学生展现一个全新的对社会、对文明、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批判性思维,带来更宽阔、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中,不仅仅要有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还要有道德、人格、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中国的传统哲学,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大学要坚持教育与宗教的分离原则,但需要告诉学生有关宗教方面的知识,因为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能忽视宗教的作用,世界上一些民族或区域间的冲突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开设的通识教育20门核心课程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就有13门,可见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