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子书包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模型设计及其说明
1.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模型设计
笔者构建的模型以翻转课堂的两个总实施阶段为依据,从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课中学习活动以及课后学习活动三个分阶段进行了论述(如图1所示)。将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进行优势互补,在翻转课堂学习活动中创造性的使用电子书包系统来提升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在正式课堂与非正式课堂中进行自由切换,达到无缝学习。
我国学者焦建利指出:“我们习惯了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而要把在线学习、个人学习、自主学习、混合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维度:比如,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自主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在线学习和非在线学习。我们在设计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的时候,把它放在这3个维度、6个不同层次中来进行(在线的、面对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个人的、集体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在该模型中知识传授阶段对应于课前学习活动,学生运用电子书包,主要以个人在线的非正式学习为主。知识内化阶段对应于课中学习活动与课后学习活动,在课中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以集体面对面的正式学习为主;在课后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以集体面对面或个人在线的非正式学习为主。
2.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模型说明
(1)课前学习活动
非正式学习本身是一个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在知识传授阶段,虚拟学具可以作为学生快捷学习的工具,辅助学生思考和快速解决问题,进行自我知识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如在设计电路实验过程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使得学生的思维清晰化,从而促进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意的实验过程。
在课前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在线的非正式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学习终端查看教师发布在服务平台的学习指南(导学案),观看资源中心的学习视频,同时教师和同学、家长、专家一起作为学生学习的促学者,辅助学生学习。
在学习资源选取上,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作或上网搜索优秀的教学视频,还可以选择交互性较强的电子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高中《欧姆定律实验课》为例。课前教师准备中,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学习指南,选取网上“伏安法测电阻”的视频作为传授知识的学习资源,在考虑课堂上需要学生深度参与实验过程时,教师可以选择像“虚拟物理仿真实验室”这样的电子课件,作为预实验的虚拟场所。
课前学生在虚拟实验情境中可以了解物理器材的使用,同时又可以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消化视频中所讲的知识和发现问题,让课前的在线交流更有针对性。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在预实验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找拓展学习资源和请教老师、同学和相关专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构建个人的虚拟学习空间。这样给课堂上的协作交流和探索性实验做准备,对微课堂上的写作交流进行预实验;同时进行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和寻找问题。为课堂上的协作交流,探索实验作准备。
(2)课中学习活动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度参与课堂,在参与中解决问题,内化知识,训练表达[3]。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虽然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学习,但此时对学生来说,主要是作为个人或小组问题解决的资源查找工具,扫除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和协作交流的障碍,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服务;同时移动终端可以记录学生实验的过程或讨论过程,生成学习视频。对于教师来说,通过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平台的分析结果,可以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活动中,主要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电子书包作为学习工具促进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在课中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以集体面对面的正式学习为主。在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为主,电子书包的智能化教学管理平台辅助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移动终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帮助教师和学生生成学习视频供课后学习和探讨。
如在“欧姆定律”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的虚拟学具,自主设计一张实验设计图,在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重看课前教学视频辅助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在学生将设计表上交到教学管理平台后,智能化的分析系统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设置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也可以就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说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将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入更深入的层次。实验中,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过程给小组一些参考意见,或者提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运用移动终端,合作搜索,寻找建议和答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能力。
(3)课后学习活动
在课后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以集体面对面或个人在线的非正式学习为主。其学习资源可以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活动或课后在线讨论组的讨论情况推送的拓展资源。在自我知识延伸时代,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正确利用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不是课堂上所有生成的学习资源都可以供学生讨论,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片段,供学生学习或者讨论,通过课后深度交流,提高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如以“欧姆定律”的课后应用为例,教师不仅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实验题,供学生在虚拟平台上操作进行知识内化,也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故障,让学生合作去探索。学生在探索期间可以随时运用电子书包查询资料,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不仅可以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咨询电路方面的专家。教师也可以建议学生和家中或社区中会修理电路故障的长辈交流,了解生活中的电路故障以及如何检验和修理的方式,这样学生既可以反思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物理不再只是枯燥的原理公式的背诵和推导,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项技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形地将所学的知识延伸与内化,进行深度学习。
四、总结
翻转课堂的实施让电子书包在课内与课外都找到了实践载体,电子书包也让翻转课堂有实施的技术支撑。恰当的教学设计能发挥彼此的优势,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翻转课堂的推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一堂公开课或一次创新试验与平常教学目标脱节,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整体课程的教学效果。电子书包系统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一种技术,需要“实”与“虚”的共同配合,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融合两者灵活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继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4.
[2]焦建利.关于电子书包项目的20句大实话[EB/OL].http://www.jiaojianli.com/3460.html,2013-07-03.
[3]余胜泉,赵兴龙.基于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08).
[4]李月霞,汪晓东.翻转课堂:一朵带刺的玫瑰:一节微课的多重叙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5]上海教育平台直播间——第四届“白玉兰”国际教学论坛[EB/OL].http://live.shedunews.com/data/zhibo/list/27/1/24,2015-04-17.
[6]王竹立.一次大班翻转课堂的有益尝试[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cvs.html,2015-04-04.
[7]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04).
[8]马晓玲,杨 飞,吴永和.电子书包概念、应用实例及功能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5).
[9]吴永和,杨飞,熊莉莉.电子课本的术语、特性和功能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10]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0-71.
[1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