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iMAX和McWiLL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WiMAX和McWiLL既有很多相似点,又存在差异,表1给出了它们的主要技术特征。本文主要对两种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和媒质访问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
表1 McWiLL与WiMAX技术特征
3.1 物理层技术比较
(1)使用频率和调制技术方面。WiMAX使用10~66GHz的许可频段和小于11 GHz的许可与免许可频段,支持小于6GHz许可频段的移动接入。对于10~66GHz的许可频段,标准定义了WirelessMAN-SC物理层,采用单载波调制方式,应用于视距传输,可选信道带宽为20MHz、25MHz或28MHz。而对于小于11 GHz的工作频段,标准定义了WirelessMAN-SCa、WirelessMAN-OFDM、WirelessMAN-OFDMA三种物理层规范,主要用于非视距传输,其中:SCa物理层采用增强的单载波调制方式;OFDM物理层采用256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OFDMA物理层则采用2048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方式。由于OFDMA具有比OFDM更加灵活的资源分配方式,因此通常认为OFDM物理层应用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而OFDMA物理层则主要应用于移动无线接入系统。并且为了支持移动性,802.16e标准还对OFDMA物理层进行了扩展,支持128、256、512、1024、 2048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以适应各地区从1.25~20MHz的不同信道带宽。
McWiLL目前只使用有许可证的400MHz、1.8GHz、3.3GHz频段,支持1~20MHz的信道带宽,在用户稀疏的农村地区用 400MHz的McWiLL系统建设低密度大面积覆盖的“薄网”,而在用户稠密的城市地区用1800MHz或3300MHz的McWiLL系统建设高容量的“稠网”,用户可以使用多频终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无缝切换,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网络利用率,降低网络建设成本。R4版本McWiLL系统的物理层采用多载波同步码分多址(MC-SCDMA)技术,它克服了传统CDMA系统面对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时因扩展频谱而引起的码间干扰问题,是并行传输FDM技术 和 CDMA技术的有效融合;而R5版本的McWiLL系统则采用先进的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技术,它先对调制符号进行码扩处理,即将每个符号做8倍的扩频,然后再做OFDMA调制,由于每个符号在频域上实现了扩频,因此可以有效对抗时域的瞬时干扰或时间选择性衰落,并且由于码扩处理将每个符号的能量分到了整个信道的频带内,因此在接收端还可以实现频率分集接收。
(2)双工方式方面。WiMAX在许可频段采用TDD、FDD或者HFDD的双工方式,在免许可频段则只允许使用TDD模式,且必须支持动态频率选择(DFS)技术。采用TDD双工模式时,系统上下行子帧的划分是动态调整的,可由特定的系统参数来控制,支持2~20ms的帧长设计。而对于 McWiLL系统,则只设计采用TDD双工模式,帧长固定为10ms,且包含8个时隙,上下行时隙个数的比例可调,支持1:7、2:6、3:5、4:4、 5:3、6:2、7:1模式的上下行比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