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
在数据层面,在信任联盟TA成员间互访的通信场景中,本方法依托扩展MPLS网络为每个MPLS转发等价类(FEC)分配的域内和域间级别的标签,启动标签驱动的路由和转发,报文在源端添加SID,在目的端验证并去除。在其他场景下,数据报文延用传统IP网络即基于目的地址转发。在这一过程中,成员自治域的边界路由器(ABR)根据到达数据报文流向,依据验证规则运行防御和验证处理流程来过滤假冒(其数据层面的处理流程如图2、3所示)。
图2 ABR对来自域内报文的处理流程
图3 ABR对来自域外报文的处理流程
在功能层面,本方法在功能上扩展了传统的MPLS,引入了认证源地址真实性和标识数据报文源发性的SID标签,SID始终处在标签栈底,只在报文到达目的端时才出栈验证,SID既作为真实性验证依据,又为假冒追溯提供了可能。数据报文的路由、转发和验证完全是基于MPLS标签驱动的:一方面,路由设备仅根据短而定长的SID来标识地址的源发性和验证地址的真实性,省去了传统基于标签的验证方案中在报文IP 头部的标签添加、验证和解除的计算开销,降低了每单位数据报文的验证复杂度、缩减了验证延迟;另一方面,数据报文依据封装在2.5层MPLS头部的短而定长的域内和域间标签进行转发,省去了传统基于IP转发的软件查找IP路由的复杂过程,排除了网络拓扑、路由路径的影响,无需中间节点参与验证,不给运营网络和域间路由协议带来负面影响,确保了数据报文跨域传输的高速高效。同时,我们构建的跨域扩展MPLS网络继承了传统MPLS的面向连接特性,可以有效实现服务质量提升,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网络资源预留和合理分配,提升网络运营的成本效益比率,避免不必要的网络资源耗费,因此具有一定的部署激励。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