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教师是指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浪潮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由于师范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能满足中学的师资需求,因此目前中学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多还是从其他专业或学校管理人员队伍中转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而主要靠教师自学或短期的、临时的专门培训。因此相比语数外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更有待进一步提高。
2.现有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数外等高考主考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差异显著。相应地,不同课程的教师在学校所处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也有明显差别。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往往不被学校领导所特别关注,使得这部分教师对于全心投入做好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他们甚至常被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课时费低,又没有辅导和补课等其他额外补助。致使信息技术课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由于上述原因,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难以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由此导致这支队伍极不稳定,许多教师纷纷通过考研深造、改行等途径谋求新的发展,流失相当严重。
二、相关思考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推进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这一点上,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现各个学科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以往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认为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而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实际地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整体和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通过整合,不仅有利于加快各门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而且给学生创造了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和师生、生生协商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必须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媒体、信息等诸要素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发挥资源的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办学效益。
(二)从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WPS”,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信息。因此,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笔者认为,目标教学法可能更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既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既满足了学生内在求真探索的心理需求,也使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这对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