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通过信息化的途径培养孩子从小与海量信息打交道并学会如何筛选利用;比如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开放、更宽广;再比如现在很多孩子钟爱游戏,那么能不能把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加上有趣的益智内容,或者把学习的内容更趣味化?等等。
思考五:规划与发展“走”向何方?
若干年后,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将定位在哪里?我们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把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做强,使它们更贴近我们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
1.行政管理网络化。由上至下的管理将由数据化内部执行来代替目前的人工或半自动化。由WEB2.0为基础的应用型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对于学校来说,只要有相应的开发团队,无论是以区域为单位或借用开发商的力量,都能实现在教育行政方面的网络化管理,达到准确、高效、实时的目的,以解决目前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各自为政”和处于“起始阶段”的状态。
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努力者除了学校,还应该有教育行政部门,因为包括数据接口在内的所有互通问题都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得到统一的解决才行。
2.教学实践与管理网络化。这是学校管理网络化的最终重要目标之一,但这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学习,这是必达的目标,只是这也需要软件和设备的支持,按目前的状况,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更需要教师的应用技术。教学及其管理的网络化的关键就是“技术+软件”。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真正把技术变成手段与工具,这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由于软件的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成熟,而应用时我们很希望有个性化的“定制”,但软件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矛盾一下子不可能解决,但如果教师的应用有了相当的基础,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3.交流与互动“公私相济”。所谓“公私相济”,即把生活、学习、工作通过网络及技术合理地统整起来,从设备到技术到应用,没有太过明显的集体与个人之分。
目前,网络及技术真正应用于课堂及校园管理还远远不够,无论从家庭、社会的大环境还是从学校、班级的小环境,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再加上教师、学生、家长相互之间的差异,把技术应用作为底层条件来实施的那一天,可能就是实现多方互动与交流的真正状态。
即使我们无法预料将来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但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走向以“综合运用”为主,即以网络化为主要方式的运用占主导地位,同时,使用者特别是教师的运用技术将完全能符合管理与教学的需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