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应用的探索
国外已经运用Web2.0技术对教学进行改革。人们已经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案例。据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汪琼介绍,在国外的一个课程管理的案例中,学生可以拥有个人学习空间。这个空间一开始就有一个预置的模板,相当于把培养方案进行了一个显性化的、可视化的表达。学生点击进去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专业有哪些技能要求,需要学习哪些课程,达成何种目标。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就能形成一个很清晰的规划,在这个框架里,还可以不断地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进框架里。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与Web1.0相比,Web2.0更加强调的是个性化,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发布者,而且本身跟课程也进行很好的绑定,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学生的列表,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背景。
目前,美国已经有42个州通过立法,要求中学生在就读期间,其在线课程修读的学时不少于20个学时,否则不能毕业。ECAR的调查显示:1/3以上的受访者在调查的这个学期使用过基于网络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讲展示软件,也使用Google Docs、iWork、微软的在线空间和Zoho等应用。而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为了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或者完成小组任务。
国内也开始进行一些尝试。北京大学的一些专业,如政府管理、英语等运用博客来教学。华南师范大学从2010年开始增设了在线课程。北京邮电大学的远程教学系统采用成熟开源的Sakai教学系统,实现自主式学习、引领式在线学习、基于社交网络的协作学习等模式。
Moodle、BB等在线学习平台也在许多学校得到了运用。
美国教育部在2009年的一个报告中得出3个结论,第一是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第二是在线学习比面对面学习更有效果;第三是说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可见,基于Web2.0技术的教学方式推动了传统的教育改革,并卓有成效。但是无论技术怎样变化,都无法改变教学的核心思想、本质和规律。尽管如此,新的技术,新的探索,的确为创造学习型社会,实现网络时代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公平、和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学校不会消亡,但是我们的学校必须变革。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