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为教育带来五大变化
Web2.0是互联网时代的一次改革,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共享资源的模式:从原来单一的人机操作,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分享,资源在全世界流转;人人都可以构建自己的资源环境,包括学习环境。
这一切为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变化。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李克东告诉记者,Web2.0将为教育带来5个变化:
1. 营造社群。Web2.0使得很多非教育的和教育的社群,比如教育大发现社区、稷下社区、家里蹲大学等社区型学习网站,纷纷出现。
2. 产生新的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创造不同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利用各种Web2.0软件进行互动,而且能够主动创造学习环境。
3. 聚合大量的资源和资料。由过去个人建网站,变成共建网站,共建资源由此增多;由过去阅读网站,变成共享网站资料,以此聚集大量资料。
4. 形成协同工作的氛围。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再是单干,而是更加注重合作与协作。
5. 学会应用新的工具。
新的挑战和新的应对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都与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网络上碎片化、不系统甚至是谬误的知识充斥其中;网络的快餐文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浮躁,抄袭更为容易等等。这也给大学教学利用网络实现开放和扩展的创新,带来了诸多挑战。其实,在现实的应用中,除了这些易见的挑战之外,大学的教学方式还面临着更多,更深层次的挑战:
第一,对教师提出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教师的定位、作用、观念和教学方式。基于Web2.0的互联网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明显增多,搜索与信息之间的距离只在手指点击的一瞬间。对于教师在传统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学生也许早有涉猎,此时教师的观念如何改变,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需要怎样改变教学方式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对学生的挑战。
学生不得不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存在弊端,它让学生从小就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观念,即使进入大学,学生仍然抱着期待的心理在学习。Web2.0技术的引入,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学生的学习观念同样必须彻底改变。他们不得不学会如何使用新工具,如何走入社群。
新工具的掌握必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第三,对课程的挑战。
引入Web2.0后,围绕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内容、环境、标准、实施、评价和管理等也不可能囿于传统的一套,如何改变是人们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第四,对组织结构的挑战。
如今学生正式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非正式学习的越来越多,这种变化给教学的组织带来很大的挑战。人们必须研究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如何有机地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享用者,新理念和新技术正在为学习者提供无限扩展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诸多挑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