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留学生回国:海归与重返文化休克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科学时报  2013-09-26  字体:  

  尽管大部分的海归会在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中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世界性的文化属性,但是当海归再次回到祖国后,世界性文化属性的维系和保持也不断经受各种考验,也因此而变得困难重重。

  在中国,对于归国者,有一个很特别的称呼—海归,意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重返祖国的海归们往往会出现对自己本国的生活和文化的种种不适应和文化上的冲击感。如何让海归们更好地重新适应国内的环境,发挥自己的所学,成为了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查阅国外关于归国人员研究的文献,我们发现有一个词经常用以描述归国适应情况,即重返文化休克。

  重返文化休克的概念是Scheuts在1944年最早提出的,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在海外多年的士兵返回本国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989年Uehara将重返文化休克形容为归国者回国后最初经历的心理困难,有时也伴随身体症状。2000年Gaw则将重返文化休克定义为归国者重新适应祖国的环境,重新融入母文化的过程。

  总体看来,重返文化休克具有普遍性、潜伏性及危害性等特性。

  1)普遍性:由于长时间在异国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经历,留学或者工作的人员通过日常生活、学术交流、闲暇娱乐等交际,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当地风俗习惯,甚至已经被外国的文化逐渐同化。于是,当留学人员归国后,又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这条“文化鸿沟”的影响。

  2)潜伏性:调查访问过程中,很多海归提到不相信自己会遭遇重返文化休克,并且,也并未在回国之后立即产生“休克”反应。这和重返文化休克的发展周期有关。

  3)危害性:留学归国人员在经受重返文化休克考验的时候,伴随着他们的往往是孤独、压抑、郁闷,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情绪长期无法得到正常的释放,为人处事的态度趋向消极,轻则影响发挥所学之长,重则导致心理疾病和情绪失常,更有甚者做出过激行为危害他人、伤害自己。

  在受全球化高度影响的今天,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已经逐渐模糊了地理上的国界。即便地理上的和物理上的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可以得到长期的维系,文化上的界限范围正在逐渐的消失。1997年,Clifford提出的“在路上的文化”,以及“世界性”的概念,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文化所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以及文化疆界日渐融合的现象。

  “在路上的文化”阐释了国界不会成为约束文化交流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化逐渐削弱了某一国家的专属文化这一逻辑概念。因为当今在国际化的大潮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常有能力也有机会往返辗转于多个国家之间。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