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尊重人才的创新自主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科学报  2013-08-05  字体: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考察时提出:“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权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纵观科学史,科学繁荣时期往往是科学家拥有高度创新自主权的时期。尽管今天的科研在性质和形式上和近代科学有了很大区别,多以国家组织、项目运作、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但科研人员的自主探索对科学进步依然相当重要。

  我国古代着名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权,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然而,现行的科研体制、环境中有不少因素阻碍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性。例如,科研领域依然存在官本位现象,行政权力对科研活动管得太多、太频繁;科研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简单量化倾向等等。这毫无疑问会影响科学家创新自主权的发挥,降低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改革现行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在项目、经费、设备、人员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设立与不同科研领域特点相对应的人才评价标准,给科研人员宽松的工作环境。

  此外还需要建设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这也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用人成功易,容人失败难”。这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舆论氛围,往往导致科研人员的不求作为和不能作为,更何谈创新自主权的发挥!

  众所周知,创新与风险共存。创造—失败—再创造—成功,这是科学探索的规律,也是创新活动的规律。据统计,科研成功率不到10%,而失败率逾90%。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是通过成百上千次的科学“探险”乃至失败之后才取得的。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的成功。无数事例说明,宽容失败才有助于鼓励创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通过宽容失败,使创新者真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

  在这方面,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硅谷实行“失败管理”,奉行“失败是我们最好的产品”的理念,使人才脱颖而出,成果源源不断。英国有些企业对一年内无“合理失败”的雇员予以解聘,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雇员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成功。

  因此,在科研中,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上保证那些暂时没有取得成功的项目顺利进行,尤其是对那些探索性强、失败风险高的项目,更要给予帮助和扶持,把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

  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江水少的时候大船搁浅,想尽办法也移不动;一旦江中涨满春水,大船就毫不费力地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科技发展也是如此。只有把环境、体制建设好,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权,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科技创新的巨舰才会乘风破浪,畅行无阻。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