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
优化教育结构布局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委员们对人才培养质量非常关注,先后有5名委员的问题与教育质量有关。
刘德培委员问道,在推进教育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和创新实践的教育?
“当前培养创新人才,重点要从转观念、改模式、强师资三个方面入手。”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核心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探索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适应创造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体制机制。还要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相关专题>>聚焦:全国人大专题询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全国人大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报告会专题
吕薇委员提出,教育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的变化,优化结构和布局。杜玉波将结构调整的任务概括为一个导向和两个重点。“一个导向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两个战略重点,一个重点是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个重点是在区域结构上,要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杜玉波如是说。
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补充说,发改委2012年准备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基础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发展。他特别提到,从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来看,有两条要做,一是稳定高等学校的教育规模,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贺铿委员对高校教学评估的效果提出了疑问。袁贵仁说,对高校实行本科教育评估是高教法规定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通过评估要巩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以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建设。在以往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评估标准、评估手段比较单一,工作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今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改进评估方式,提高评估质量,达到评估的目标。
程津培委员想了解教育部在加强德育工作方面的做法。袁贵仁表示,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吸引力、感染力不够等问题,下一步重点要在“四个加强”方面下工夫,加强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邓秀新委员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仅仅依托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需要工厂、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杜玉波坦言,实践能力培养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要完善激励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实践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有必要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承担学生实习实践业务是党政机关、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的职责义务,明确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实践育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