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举行 发布《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2015-04-26  中国教育网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网讯 2015年4月24至25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新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在北京举行。

从应试教育突围,为生活重塑教育

  “LIFE教育创新”旨在展现自下而上教育变革的力量,反思教育的问题,并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搭建汇聚中国优秀教育创新案例并与国际教育前沿接轨的平台。

  此次峰会以“为生活重塑教育”为主题,特邀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总裁Stavros N. Yiannouka先生、被称为“PISA之父”的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先生、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Gad Yair先生、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与科学参赞Mika Tirronen先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督学尹后庆先生等嘉宾,以“什么是好的教育”为题进行了多国对话,探讨教育公平与教育创新的关系等话题。

  峰会还进行了“学校改革如何从现实中突围”、“课程改革走向何方”、“多样化的办学方式”、“无处不在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的传承”、“教室里的革命2.0”、“零零后零距离:倾听学生的声音”、“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如何创新”、“教育如何培养思辨能力”、“教育公平3.0”、“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新父母,新教育”等13场专题深度讨论,充分展现了教育创新案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益实践;并组织了关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农村教育、阅读等的专场分享与工作坊。 

《人本主义教育宣言》发布:

呼吁促进教育人文化、多元化、社区化,推动教育创新

  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发布了《人本主义教育宣言》,呼吁从应试教育突围,恢复教育树人育人的宗旨,为生活重塑教育;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改革和创新教育,建立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性,以及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

  宣言指出,“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最高和最终的目标。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能以任何理由成为任何形式的工具。”为生活重塑教育需要促进教育人文化、多元化、社区化。具体而言,促进教育人文化即充实教育的人文内涵,使教育充满爱的情感和生命温度,成为对孩子头脑和心灵的培育,成为追求幸福的事业。完全孩子的人格,要高度重视体育,使“健康第一”成为学校教育的现实;要通过阅读促进母语教育;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提升人生趣味和生活理想,弥补价值真空,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促进教育多元化即教育尊重和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教育、民族教育彼此和谐发展,实现文化教育的平等;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克服行政化弊端,改变千校一面、万教一法的局面;促进教育家办学,使多样化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草根教育共同发展,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多样性,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性需求。促进教育社区化即改变学校与社区和社会生活无关、成为“悬浮的孤岛”的状态,学校向社会开放,鼓励家长、社区和社会力量参与学生活动和学校管理。重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开拓社会实践、旅行游学、环境教育、自主学习、在家上学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渠道。促进教育社区化需传承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实行有根的教育;严格控制中小学规模,推行“小班小校”。

  《人本主义教育宣言》指出,“我们现在的学校系统是1893年设计的”,“我们必须为明天培养人才,从而创造未来而不是复制过去。” 我们需要推动教育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改善教育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教育效率,帮助教育边缘化群体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弥合城乡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 性别之间的教育差距,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教育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的教育,走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杨东平: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