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校车新国标5月1日起实施 记录仪须有卫星定位功能
2012-04-12    新华网-北京晨报

字体大小:

  校车新国标5月1日起实施

  最大乘员数不得超56人 行驶记录仪须具备卫星定位功能

  校车新国标规定,专用校车应喷涂符合《校车标识》国标要求的专用校车外观标识。根据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校车标识》国标,校车标识应包括专用校车车身外观标识、校车标牌、校车停靠预告标志、校车停靠站点标志和校车停靠站标线。

  专用校车车身外观标识由校车标志、中文字符“校车”、中文字符“核载人数:××人”、校车编号和校车轮廓标识组成。

  中文字符“校车”颜色为红色白边,字体为华文琥珀,字符“校”和“车”高为300毫米,宽为300毫米,白边宽为12毫米。中文字符“校车”位于车身前风窗玻璃下空白处中央,字符间距不大于校车宽度的五分之二。

  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公布后,国家标准委4月11日发布《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幼儿校车的最大乘员数不超过45人,小学生校车和中小学生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该标准将于5月1日起实施。

相关文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公布
推荐内容>>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推荐内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公布 校车行驶享优先权
推荐内容>>盘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十大看点
推荐内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 护佑校车驶入安全通道

  据介绍,《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由两项强制性国标《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组成。这两项国标明确了校车及座椅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更加注重车辆安全性能、车辆配置的人性化、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比如标准要求,专用校车的踏步(台阶)不能太高,必须设置上下车扶手,通道必须平整防滑,座椅和隔板必须软化处理,车内空气质量必须达标等。标准同时对限速装置、乘员数量限制、急救箱配备、照管人员座椅配置、专用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牌、行驶记录仪录像监控系统等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与原国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比,《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对学生座椅、应急出口、踏步等30多项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急救箱、内装饰件、信号系统、各校车最大乘员数等30余项要求。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有一定的过渡期,已获得许可或通过认证的产品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

推荐专题>>2012两会教育盘点:关注教育热点 心系教育发展
推荐专题>>2012两会教育关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推荐专题>>如何保障校车驶向"安全通道" 如何系稳"安全带" 
推荐内容>>公开征求对《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5月1日实施的校车新国标对安全性要求明显提升
· 校车新国标今起实施 对安全性要求明显提升
· 校车新国标:乘员不超56人 取消强制"长鼻头"
· 校车新国标或3月实施 并未生搬硬套国外标准
· 校车新国标:上下车刷卡家长可收到提示短信
· 教育部:对校车交通违法“零容忍”
· 民间校车可否纳入“正规军”
· 湖北校车整治遇困:取缔“灰校车”孩子无车可坐
· 公安部通报:全国3416辆校车逾期未检验
· 地方政府校车买得起用不起 黑校车问题凸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