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对话免费午餐项目发起者:用公益弥合社会割裂
2011-11-25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微博公益可以赢得共识,弥合社会割裂

  记:从去年的“宜黄拆迁”事件,到今年年初的“微博打拐”,我看到你经常在赞叹微博的神奇。

  邓:微博确实神奇。通过这些事件,我发现微博可以动员海量的资源来帮助解决问题。我以前做报道,是通过影响读者来影响社会,但现在有了微博,我可以直接通过行动谋求改变。大家微博上守望相助,让点滴汇聚成江海,锻造新力量,这会极大地改变社会。中国不缺我一个记者,但缺少行动者。

  记:微博也有很多杂音,比如毫无来由的质疑和破口大骂,你怎么看待?

  邓:微博时代有微博时代的特点,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博友都很务实,又互相不认识,有问题就随时指出来,这有利于项目的进展。即使毫无道理的破口大骂,我也不会去争辩,而是要说理。

  我们也时刻警示自己,做事要低调,不能搞形式主义。在沙坝小学的时候,校长计划在免费午餐开锅之日让学生列队夹道欢迎我们,被我拒绝了。开锅仪式的时候,学校搞了红绸剪彩仪式,我批评了校长,不要搞这些仪式。照片发到网上,网友肯定要骂我们搞花架子。

  记:做公益让你由监督者变成了建设者,对这种转变有什么感悟?

  邓:以前做调查性报道,到处揭露腐败、黑幕,我相信那也是对社会很有价值的,因为我的监督也是为了这个社会更完善。但有时候监督多了,会有无力感,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动手建设呢?如果用爱和善良去建设,容易达成共识,实现改变,这也是改变社会的一种好方式。

  记:我看到你在微博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而且,大家很奇怪,你以前是个监督者,现在做公益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也很得心应手。

  邓:实际上他们是在支持做实事的人,这就是做建设者和行动者的好处,它能弥合社会割裂,达成民意共识。

  免费午餐是为了孩子,孩子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公约数,无论在观点上有多大的差异,也无论是富人还是普通人,在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的时候,大家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网上很多人都“仇富”,但我们的免费午餐项目有很多有钱人参与,他们不但积极捐款,而且亲自参与进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对缓解社会戾气是有帮助的。

  此外,免费午餐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当地官员的大力支持,像湖南新晃、湖北鹤峰、广西马山,没有当地县委书记县长的支持,做不了那么好。事实上,很多官员非常愿意干实事,只是需要一个好的契机,这也改变了一些地区官员的形象。

  最近,“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对国人是否“冷漠”的讨论,其实我觉得中国人从不缺乏善良和热情,也乐于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不是有钱人,手里也没有权力,能把免费午餐做起来,全是依靠网友们的支持。他们中的很多人我并不认识,他们捐款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好多还是匿名捐的。这证明,这个社会并不冷漠,只是他们的爱心无处安放,或者想安放却有风险。

  所以,我的价值在于构筑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能够让许多人充分释放他们善意,凝聚共识,实现梦想,齐心协力去改变这个社会。我们不是满腹牢骚的批评者,而是付诸实践的建设者,我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是理性对待而非对抗,让这个社会不完善的地方一点点变好,我一直提倡要用建设的心态去发挥正面力量。本报记者 叶铁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免费午餐”基金首晒账单 274天总筹款1833万
· 免费午餐倒推政府决策导向 评论吁加深官民互动
· “免费午餐”网聚“微”力量 民间慈善堪当大任
· 政府回应免费午餐行动 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
· 四川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开餐 首批5所学校受益
· 民间慈善能走多远 “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
· "免费午餐"微博公益创奇迹 22小时筹善款90万
· 别指望公共WiFi永远是“免费午餐”
· 订餐软件高校“圈地” “免费午餐”能走多远
· 深度报道:“三无老师”和她的免费午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