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募集了4.6万元 一些县实现全覆盖
记:最先开始是在沙坝小学,你们进展很快,4月2日就开始了。
邓:对。沙坝小学在黔西县花溪乡,这里很欢迎我们,我们就准备作为第一个试点项目,4月2日正式开伙做饭,给169名孩子提供一碗米饭、一碗菜汤和一个鸡蛋。
记:开餐当天的情况如何?
邓:我们是4月2日去的,再去的时候,就有一些志愿人士了,包括影星孔维,以及后来成为我们核心团队成员的律师胡益华,他们全都是自费去的。当天特别热闹,来的家长很多。由于是第一次,学校很重视,把课桌都搬出来了,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吃了这顿午餐,很多媒体也来了。
开头并不难。接下来,我主要研究的是免费午餐的成本控制和执行流程。在沙坝小学,我们决定鸡蛋、大米和油盐由当地供货商供应,蔬菜就在学校周边地区采购。这些都一定要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确保食品安全。最终确定,一个孩子一次午餐的花费为3元,由我们来负责募捐。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宣布联合全国500多名记者,正式发起“免费午餐”公益项目。
记:怎么募捐,是你自己设立账户吗?
邓:4月2日晚上9点,我在微博上号召对免费午餐项目捐款。但我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我们不能碰钱。个人公募有法律和道德风险,也无法为孩子们提供长期支持,所以我联系了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由他们提供专门账户接收捐款。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收取5%的管理费——这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性价比最高的平台了。
第一次呼吁募捐时,我就强调,每一笔捐款和每一分钱的流向,我都将全部详尽公开,并表示会随机选出50名捐款网友成立监事会,监督免费午餐全程。当天,我们也设立了“免费午餐”官方微博,详细披露项目的每一步进展,力求公开透明。让人欢欣鼓舞的是,晚上9点14分公布的捐款账户,24小时内就募集了4.6万元。
记:接下来考虑的是怎么尽快筹款的问题。
邓:对。我发现,只要做好事,就有很多人来帮你,第一位站出来的是演员马伊俐,她捐了两万元;第二位是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这时候我们想到了一个创意,就是像巴菲特一样,拍卖与他共进午餐的机会,10万元起拍,结果很快就拍卖出去了。
网友的智慧很高,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在微博上拍卖,说拍卖款捐给免费午餐,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为何不去开个淘宝店,把同学们的闲散器物集中拍卖,所得收入捐赠出来。所以我很快去跟淘宝讨论这个事情。还有,广州企业家刘嵘,一向热心公益,他为了支持免费午餐,发了一条微博,说转一条捐9元,结果一天之内就转了10万条,他也捐了90万元。
记:那段时间你挺忙的。
邓:后面更忙。那段时间,我一是要筹款,二是要开第二所学校,三是要考虑到项目的公开透明。所以我在网络上呼吁志愿者帮助建一个免费午餐的官方网站,展现学校执行免费午餐情况,并实时公布捐款情况。另外,我请网友设计了免费午餐的标志,这些进展都很顺利。淘宝也很支持,在7月开了网店,由淘宝进来的捐款进账很大。由于捐款很多,我们很快就在河南省设立了两所免费午餐学校——鲁山县上寺小学和桐树庄小学。
我们去河南主要是考虑示范效应,调动各个地区的积极性。而且,很多人以为只有贵州等边远山区的孩子吃不上中饭,他们不知道像河南这样的中部省份也有孩子是这样。多做几个省份,也有利于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记:你们现在一共获得了多少捐助,有多少所学校实行了免费午餐?
邓:我们目前筹募的资金超过2500万元,一共在13个省份的110所学校实行了免费午餐项目。我去了其中8个省份的16所学校。事实上,在标准化和流程化以后,筹款就很容易了。那些学校的开展,一方面有赖于微博上志同道合的人形成的核心团队;另一方面,各地的媒体都很关注,像沙坝小学的启动就得益于《黔中早报》的大力支持,河南的两所学校得益于《大河报》的支持。
记:我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实现了全县覆盖。
邓:第一个全面覆盖的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位于湘西南,是国家级贫困县。从今年9月开始,新晃全县41所村小学的1500余名学生都享受免费午餐,成为全国首个全县开展免费午餐的地区。当地政府每年出资近60万元支持这个公益项目,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举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湖南新晃模式”,就是由新晃县教育局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各学校选举一名教师代表、一名村委会成员、4名家长代表共同监管免费午餐经费。学生每天中午吃什么,花多少钱,全部在网络上公布。同时,设立专用账户,让管账的和用钱的分离,从制度上防止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