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学者谈留学热:既要有国际视野 也要有本土情怀
2011-06-20    北京晨报

字体大小:

  高考之后之后,毕业来临,大学生留洋热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国热早就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话题,而近年来,出国热潮正在低龄化,从大学生蔓延到中学生,许多知名中学的毕业生出国率节节升高。

  最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写文章称:“大清早,你到清华园或未名湖边走走,书声琅琅,全都是英语,目标很明确毕业后赴美留学。号称‘精英’的北大、清华毕业生,纷纷打起铺盖,以进入美国大学研究院‘深造’为首选。”陈平原感慨:“中国人借鉴西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经一百多年了,应该追求教育独立、学术创新,而不是回到‘留美预备学校’的境地。对于大学,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本土情怀”。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然而,为什么这几千年来人们热爱的故国家园却渐渐留不住她的儿女们?中国的教育机构竟成“外国人才培训基地”?为此,记者采访几位学者专家,从多个角度分析当今的学生出国热。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应该追求教育独立、学术创新,而不是回到“留美预备学校”的境地。对于我们的大学,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本土情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

  建议成立“世界人才组织”

  学生们为什么都愿意往外跑?说好听了,是我们富裕了,有钱供孩子出国读书,说不好听,是教育的失败。过去我们理解的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很单纯,很纯粹,但这不够,教育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功能。中小学阶段确实是教书育人,教授基本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到了大学阶段,应该是创意阶段,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实际上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应该是激发潜能的教育,但我们正好相反,是灌输式的教育。

  其次,出国读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出路,中国13亿人,如果经济出了问题,就业压力就会非常大,出国留学,至少能掌握一两门外语,回来可以去外企,没有语言障碍,竞争力大增。其三,市场经济作用,我们的教育失败,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感同身受,中国最好的大学在世界上排名进不了200,排名系统是西方式的,西方大学自然占优,那么与其去进入中国那些进不了200的大学读书,还不如去外国读书。

  最后,中国目前的体制现状中,官本位盛行,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的现象严重,而去外国镀金回来,无疑是就业的一条捷径,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更容易打破官本位的壁垒,而国内毕业的学生,则很难进入官本位之下的体制之中。

  学生出国留学,在我看来,其实是个好事。而且,我一直呼吁改变留学政策,实行合同制管理,那些公费留学的,拿了国家钱的,应该回来。但是那些花父母钱的,凭什么规定人家必须回来呢?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说过,爱国不一定在国内,我很赞同。在国外不好吗?可以继做研究,他们的成果也是为人类服务的,为整个世界服务的,像钱学森一样,学成之后再回来效力不是更好吗?

  所以,我反对只有回国才是爱国的说法,我鼓励大量留学生留在国外。在今天,人才作为竞争力最核心的内容,应该实现自由流动,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建议未来建立一个世界性组织WPO,即“世界人才组织”,促进国际人才的交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留学热背后存隐忧:男子花百万学费换"山寨学位"
· 留学热冷思考:折射国内教育科研体系与国外差距
· 中国内地留学热持续升温 在英中国学生突破9万人
· 留学热里有"玄机" 怎样的中国留学生有竞争力
· 四岁男孩逛展会想留学 留学低龄化低至幼儿园
·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留学大国 “留学热”需“冷思考”
· 留学为何这般热?年龄越来越小 人数越来越多
· 出国留学仍在升温 08年你会选择自费留学吗 
· 海外高校大抢生源 挑战中国高校变革
· 教育评论:“留学热”需要“冷思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