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4年两会专题 > 热点话题
人大代表“支招”高等教育多样化
2004-03-15    记者 唐景莉

字体大小:

   为什么高级蓝领极度缺乏?

  为什么大学生出现就业难?

  一些人大代表认为,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是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能否多样化发展的问题。当前必须转变观念、标本兼治,实施分类评估、政府协调,引导高校分类发展。

  必须正视高教结构问题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7%,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全国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亚认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生产的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另一方面,青年求学的要求和他们自身的能力是多样的,要满足他们多样的要求,高等学校也需要多样化。

  可见,多样化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途径,也是规模迅速扩大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正视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这种结构问题一是供需矛盾,另一个是结构失衡。

  谈起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认为,就业人员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模式应该呈“金字塔”,而现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

  一份资料显示,中国高校过去都是“精英式”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高等教育培养9名科学家、1名工程师,而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是9名工程师、1名科学家。

  据报道,美国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高级专业人员保持20%的比例不变,只是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则从原来的20%提高到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15%。

  高教要重视制度的设计

  应当说,教育部门近20年来一直在为教育体系的设计进行探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高教模式单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重点高校一直没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尽管政策上明确地要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但在实际中仍有意无意地向一种模式前进。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要进行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上的反思。”纪宝成认为,应当把高等教育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大学层次),另一个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大专层次)。从招生考试就分成两类,两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质量各不相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每个学校应科学定位,各安其位。

  什么叫各类人才?纪宝成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卫星要上天,马桶也不能漏水”。我们既要培养能让卫星上天的人才,也要培养让马桶不能漏水的人才。各级各类、各种人才都是需要的。要考虑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人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人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高等学校不要再追求同一种模式。

  纪宝成说,应当让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类教育协调发展。将来,我们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要建立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我们不仅要培养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各种各样的“家”,同时也需要培养更多数量的、更为庞大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高教要实行分层次管理

  目前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这些学校的基础、实力、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承担的任务不同,因而每所大学的定位、特色、发展方向也不同。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高等教育发展要实行分层次管理。我们应该以一种成熟的心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高校的层次,大致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分类:一类是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瞄准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培养世界级的人才,这要求必须有一部分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即搞研究型大学;一类是着眼于工业文明的进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一般性大学;一类是普及大众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院校,这是大部分,承担满足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许多代表认为,当前很多高校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不要好高骛远,盲目竞争。

  正如一位代表所说,如何引导高校分类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定位对其办学水平加以评定和管理,根据定位配置相应的社会资源。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