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教育改革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
2001-08-29    江西省教科所 王火生 涂乃登

字体大小: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①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当前以至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构画了我国到本世纪末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目标的总体框架,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由此出发,我们理解,从现在开始,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该致力于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努力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一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一、以“三个面向”为指针,面向二十一世纪,努力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座谈时强调指出:面向21世纪,努力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必须共同完成的光荣任务。这说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今后教育工作、教育改革必须努力的一个方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我们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努力实现现代化。

  1、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所从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要建立的教育体系的灵魂。首先它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当中,要求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把建立稳定的持久的高效的德育体系摆在首位;其次它体现在我们教育的民主和平等的目标和政策当中。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人平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我们应该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同样教育的权利,决不能允许那种歧视甚至剥夺青少年儿童受教育权的现象存在;再次,它体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路线和教育的各项具体政策当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比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更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要创造最优秀的人类文明,没有教育的高度发展,那是不可想象的。同时社会主义优越性本身也要求我们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否则我们就无法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

  2、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当今世界日益发展成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体系,新事物、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历史和实践都已充分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自我封闭,是行不通的,它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民族和国家的不幸,是灾难。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洋为中用,但必须立足本国,以建立一个先进的开放的教育体系。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的文明古国,在面向世界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丢掉自己的传统,任何时候都要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强调走自己的道路。过去是这样,现在、将来,永远应该这样,一句话,就是要有“中国特色”。

  3、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凡事预则立。教育是超前性的事业,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不能超越现实,脱离“立足现实”的前提。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这些年尽管发展很快,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就是到了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那也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的,相对落后、相对贫穷的情况还是会存在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立足现实的问题,既要考虑到长远,又要考虑到眼前。按照这一原则,我们认为,我们要建立的教育体系必须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立体的体系。

  4、努力实现现代化。

  这有两个含义:一是我们要建立的教育体系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体系本身必须是现代化的。教育自身的特性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只有现代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要建立的教育体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立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怎么来建立这样一个教育体系,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既相对稳定又有一定灵活性的、立体的开放的教育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重心是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多元的多层次的”,就是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需要;所谓“立体的开放的”,就是说我们这个教育体系必须向“终身教育体系”靠扰,必须有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同时,各级各类教育应能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所谓“既相对稳定又有一定灵活性”,主要是指教育发展的重心不能长时期地固定在一个阶段。我们今天教育发展的重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到下个世纪中叶,也许我们应该开始重视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了,再过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也许我们应该谈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了。

  2、建立一个统分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管理体系,必须既有利于全国这个大局的发展,同时又有利于调动各地和各个方面、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3、建立一个有利于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教育保障体系(包括教育经费、师资培养培训、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体系)。这里着重谈一下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小平同志一贯很重视教育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他曾经亲自调查研究,计算教育经费的多少,认为到本世纪末国家可拿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5%(即500亿)办教育。他还强调:“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在这里,小平同志抓住了影响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战略眼光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主要是怎么样去建立并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使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本世纪末达到4%,然后到下世纪中叶达到5%,到下世纪末达到6%。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保障,数量和质量要统一起来,尤其要强调质量,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如果不能从质量上把好关,我们就很难造就出“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十分不利的。

  4、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体现时代特色并能反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课程教材体系。培养什么样的人,主要是从课程教材上体现出来。我们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从教育内容、从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方面下功夫。小平同志强调:“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要“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这应该成为我们建立课程教材体系的指导原则。

  5、建立和健全教育法制体系,包括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教育执法体系。市场经济社会应该而且必须是法制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一个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一个健全的教育执法体系,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快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教育事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科技兴国战略”与未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可见,小平同志是把发展教育当作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据这一思想,中央提出了实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两个战略手段,其中之一就是“科教兴国战略”。那么从教育自身来说,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怎么办,如何适应经济“三步走”的要求?“科教兴国”,首先我们怎么兴教?假如教育自身不能振兴,不能在未来有一个大的发展,那么又如何去以教兴国呢?!科教兴国岂不要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想,经济“三步走”,教育也应该至少有一个“三步走”。为什么说“至少”呢?因为一般来说,教育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事业。那么什么是教育“三步走”战略,怎么来规划这个战略呢?邓小平同志讲,“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的发展趋势。”这应是我们制订未来教育发展战略,即教育“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经济“三步走”战略相适应,教育“三步走”的前两步也应是到本世纪末的目标,这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已经作了充分的阐述。现在的问题是教育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下个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应该怎么定?按照《纲要》的内容,我国教育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实际上主要就是“两基”。在实现了第二步目标之后,教育的发展目标怎么定,有的省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比如,江苏省颁布的《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意见》就提出教育现代化工程总体目标为:到本世纪末达到亚洲“四小龙”八十年代的平均教育水平,到下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广东也提出了相类似的目标。这是一些比较发达的沿海先进地区提出来的目标,就全国而言,不能定得这么高。究竟应该怎么定,《纲要》简单地提了一句:“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想,我国教育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是不是也以此为依据,基本定为: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样的话,这个目标和我国经济第三步战略目标就同步了,这是符合小平同志的战略指导思想的。

  (一)何为教育现代化?

  1、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定性规定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以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同时又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相协调、相适应。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正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朝着民主化、多元化、既竞争又协作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目标之一)。这样,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包括明智、责任感、宽容或敏锐、自立精神在内的行为与包括洞察实质、确切概括、区分目的与手段和确定原因与结果等的智能同样重要。”“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培养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着重,尤其应该激发他发挥其特有的潜力。”中国教育现代化应致力于这样的目标。为此,我们想,我国教育现代化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内容:

  (1)教育民主化;(2)教育普及化;(3)教育终身化;(4)教育多样化,包括教育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5)与教育终身化相一致的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最好的表现形式是社区教育。

  这五个方面也是目前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此外,我们认为还应该包括教育个体化,教育应该满足每个人个性发展及其独特的需要,力求避免千遍一律、个人一面,这也是和教育民主化的精神相一致的。

  2、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定量规定(指标)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80%;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30%。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受过9年及9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我国有文化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0.3%,若按受过12年及12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则更低,仅为11.4%;我国大学生(含大专)中适龄人口的比例也仅有3%。英格尔斯提出的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量化目标,或者作为参考。此外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比如教育投入水平(占GNP的4~6%)等3、教育现代化应该以什么来作为参照系。有的地方已经提出以亚洲四小龙或者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作为参照系。这样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我们国家要发展,人家外国同样要发展,不能让人家静止下来,让我们一国去发展。教育是世界各国抢占21世纪的战略高地。现在很多国家都在从教育入手,研究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象美国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2061计划”,日本的“振兴幼儿园教育10年计划”,英国的“1988年教育法”,新西兰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等等,都是为了抢占21世纪的近中期甚或长期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纲领性文件。因此,我们认为,在考虑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参照系时,应该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研究作为参照系国家的教育发展的未来目标;(2)研究与教育发展有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比如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很值得研究;(3)还要研究世界社会发展趋势。

  总之一句话,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参照系,必须既是静态的,比如某国某一时期的教育水平,同时又应是动态的,永远“面向未来”。从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育结构、办学条件、师资建设等七个方面展开,前四个方面是软件现代化,后三个方面主要是硬件的现代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软件的现代化应该比硬件的现代化更重要。因为,硬件的现代化必须有雄厚的财力作保障,在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搞好软件的现代化,来弥补硬件建设相对滞后的不足。关于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结构和师资建设,上文已有所论述,这里着重讲一下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和办学条件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应该是教育现代化的龙头,是先导。如果教育思想滞后,旧的教育观念不转变,即使办学条件再好,也不一定培养得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面向21世纪,我们认为,要把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当作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来抓。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要“真心重视教育,真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二是真正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三是从现在开始要认真强调“终身教育”的思想;四是严格执行“全面质量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和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应该统一起来。先进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良好的办学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应该注意吸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多媒体传播技术,不能够只是建几幢漂亮的房子和经久耐用的椅板桌凳。最后,简单说一下教育现代化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关系。实际上这两者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连系又互相交叉,它们统一构成了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现代化包含着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有一个自身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在规划和实施未来教育发展战略时,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分割开来,必须作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去完成。

  (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1、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永远容许地区差别的存在,更不能搞两极分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应注意逐步缩小地区差别,主要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做到“整体推进”。但又不能搞平均主义,要继续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些,做到“重点突破”,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先进地区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落后地区树立一块榜样,起示范的作用和探路的作用。

  2、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大国,民族、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在教育上不可能做到千篇一律。应该在统一要求(比如统一的教育方针、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允许多样性的存在,不能强调只有一种教育现代化的模式,要鼓励各地在中央统一要求的原则下,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教育现代化道路。

  3、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我们又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保持一定的高速度,尽快扩大整个国家的教育规模(亦即教育的容量),速度太低是追不上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的。但是,在保持某种高速度的同时,必须特别注意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不能允许无质量无效益的速度,在速度与质量效益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速度,也要质量和效益。因为没有质量,就意味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合格,不合格的人才是建不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最近,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工作也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对于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指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因为是“穷国办大教育”,所以首先必须注意普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口可能达到15~16亿。这么庞大的人口,普及的任务就够艰巨、够沉重的。但是,我们从事的是现代化的事业,没有高素质的高等专业人才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同时还必须抓好“提高”的工作。必须把普及和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多方面的合格人才。到了下个世纪中叶以后,我国人口实现了“零增长”进而“负增长”,随着人口的逐渐递减,我们也许会有更充足的条件去扩大“提高”的速度,但同样要注意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

  5、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现代化了”之后,并不是说不再要传统。我们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继承传统中一切优秀的科学的民主的合理的成分。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的现代化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最有意义的现代化。现代化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百多年来几代人的美好理想。我们相信,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一定能实现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包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