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职业教育如何填补“技工人才短板”?
推荐阅读:校企热议:职校如何抓住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的错位和回归
造成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缺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老锅炉工王守仁说:“文凭吃香,单位用人提拔都要文凭,从根儿上断了技术工人个人发展的梦,谁还愿当工人?”
朱清时也说:“社会长期忽视了这批人(指熟练工人),导致国家经济发展严重短缺基础人才的状况。”
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既有社会文化原因,也有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力市场教研室主任丁大建指出,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把工人和干部(包括科技人员)从管理制度上严格地割裂开,分别管理,造成二者不同的社会认同、地位以及职业发展空间。
管理体制无意间形成工人与干部的“级别差”和社会观念中“重学历,轻能力”的人才价值判断互相作用,使得许多技能型人才得不到他们应得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回报,只好放弃技术,转而谋求“管理”路线。
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的错位不仅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同时也造成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过剩”的现象。“教育矛盾问题比较多,一定程度上也和这个有关。当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之后,其他60%的人如何让他们有价值地生活?社会应该健全各种出路的引导,家长和学生就不用在高考上挤了。”一位大学校长说。
可喜的是,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社会人才价值观正在回归、“升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范围、“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技术能手”、“首席技师”、“首席员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都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