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海外情况 > 海外综述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2001-10-10    黄尧刘京辉

字体大小:

  1999年4月26至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会议主题为“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的近1000名代表与会。会议就以下6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21世纪变化中的需求对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挑战;改进提供终身教育和培训的系统;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全民技术和职业教育;改变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鲍维尔作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前10年计划”的报告;在与会专家发言和讨论的基础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21世纪展望——致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展望新世纪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作了原则阐述。

  一、机遇与挑战

  在新世纪到来前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是有其现实及深远意义的。第一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是于1987年在柏林召开的,在其后的12年间,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多数国家面临就业和失业的巨大压力。所有这一切,都使下世纪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机遇与严重挑战。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将取决于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取决于在这方面人才培养的竞争。全球化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意味着有必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将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现;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增加;新的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议书》指出:“这些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预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爱好和平的文化和保持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特征。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态度、政策与实践必须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这个模式的特点还有:技术与职业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更为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有效参与劳动世界的能力。”

  上述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进行改革。这些变化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的发展趋势。《建议书》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必须通过下述方式进行改革:提高灵活性;注意培养革新和效益需要的技能;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来安排培训;对已就业者和失业者以及处境不利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

  在过去几年中,世界各地区以及各国政府已利用一切机会,纷纷研究探讨本地区及本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出台有关政策。1998年,教科文组织为筹备此次大会,先后在澳大利亚、希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厄瓜多尔、肯尼亚等地召开了5次地区性会议,探讨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未来行动计划的决策依据,以及确保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和培训机会所采取的地区及国际性措施的可能性,为这次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趋势

  德国的伟大思想家、诗人海涅曾经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从慕尼黑到热那亚旅行记》,1828年)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正是将职业教育作为新世纪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这样一个“重大课题”来对待,论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确立大职业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争论不休,各持己见。一些国家称“职业技术教育”;另一些国家叫“职业教育”;教科文组织自7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TVE)”概念;国际劳工组织则使用“职业教育与培训”概念;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自80年代中期又开始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概念。对此本届大会一开始就将“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提法,解释为包括“职业培训”的概念。在大会的正式文件中又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

  上述概念的变化反映了以下新的职业教育思想:

  1.转变传统的、狭义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观念,确立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念教科文副总干事鲍维尔在主题报告中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但是,必须有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否则我们就是在制造新问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而且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系起来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

  2.“技术与职业教育应融入终身教育之中,必须更有效地与中等、高等及成人教育相结合。”在终身学习与培训思想的指导下,要求主管职业教育的各部门,特别是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鼎力合作。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培训都应该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3.职业教育是有可观回报的“产”业在这次大会上有一个提法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即在提到经费问题时,《建议书》指出:“政府和私营企业应把技术和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支出,是有可观回报的。这种回报包括工人的良好表现、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加强。”(二)确定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提到终身教育时,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成人和继续教育上,认为职业教育只是人生中某一特定时期所接受的一种特殊教育;或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早期终结型的教育。此次国际职教大会的主题即定位于“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在大会的致各成员国的建议书中写道:“技术与职业教育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应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渠道,而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只是从普通教育体系中延伸出来的一个庞大的附属品。”“终身教育的概念不应仅限于作为一种专业进修渠道,只是为某人在其原有专业领域基础上提高技能为目的,而也应作为向人们提供更多职业机会的手段。”教科文总干事马约尔在开幕词中说:“当今无论是在国家、地区还是个人层面上,知识富有者与知识贫穷者的差距都在加大。因此,提供终身教育与培训是我们唯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其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副总干事鲍维尔在讲话中也谈道:“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在普通教育阶段就开始进行,以便让儿童了解一系列有用的生活技能和经验。尤其重要的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灵活地予以实施,以使各个社会集团和各年龄组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为所有人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实现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要强调承认以前的学业和工作经验,提高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为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对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大会至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建立起一种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教育体系上的衔接、沟通,更重要的是各类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上的相互衔接。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职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特殊态度、行为和特征;而且要继续发展所有在基础教育中已经形成的、为社会所认同的个性特征。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对基础教育所学到的内容的继续和深化。如在基础教育中学到的物理、化学、语文知识,在职业教育中能进一步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安全和环保意识在中小学生头脑中往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职业教育中则是具体的、必须遵守的要求,等等。同样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态度也应为学生继续深造与转换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职业教育的过程是将普通教育的继续与专门教育的传授和为继续教育奠定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教育过程。职业教育不是孤立的、与其他教育阶段无关的教育,也不是以一次性选定职业而终生不变为前提的教育。

  2.职业教育要灵活多样以终身教育的思想去审视职业教育,要求其办学形式应是灵活的,有长期的职业教育,也有短期、在职的职业培训。教学地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有学校内的教室、实验室、实习车间,也有学校外的培训中心和工作岗位。这些形式和环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可以获得最优化的职业教育效果。鲍维尔在谈到技术与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时讲道:“要促进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协调,促进负责教育、培训、劳动和社会福利工作的政府各部之间的协调”,“以便提供通向就业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从而改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与就业的联系与合作。”

  3.职业教育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终身教育不仅要求构建一个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次职教大会强调:“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引进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同时注意不要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有价值的部分。”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造性、集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在会议讨论中大家还强调,应在职业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外语教学、社会文化教学等。面向21世纪的挑战,培养创业能力应成为改革教育与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就业者还是自主就业者都很重要,应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培养。创业教育是涉及到职业教育深刻变革的思想教育,是提高青年人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业教育也是基于近年来全球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考虑,通过创业教育,人们可以创办更多的小企业,自主经营,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缓解失业问题的一种良好途径。实施创业教育要与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相结合;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讨论中,许多国家的代表都认为,包括培养创业能力在内的诸如: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造性、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是培养面向新世纪人才的“关键能力”。

  4.进一步加强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科学技术进步、劳动组织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录用标准,从而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增长与老化迅速,产品更换频繁,新职业不断出现,旧职业逐渐减少以致消失,这种状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建议书》认为:“在提出改革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后,教师的作用就是主要问题了。必须有新的办法培养新教师和不断提高其能力以及他们的专业水平。对21世纪教师资格的要求,需要有个再思考,包括校园内的学习和实地工作间的最佳平衡。需要有新的考核、评估、衔接和资格证书标准。”

  (三)政府及其他权益者在职业教育中的新角色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不同,其职业教育的模式亦不同,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担任的角色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终身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提供者和权益者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次大会上号召各国政府及其他权益者应转变其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和角色,并且专题讨论了这个问题,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的职业教育都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与发展。各国政府除应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继续承担首要责任外(这种责任包括政策制定、提供经费、协调关系、制定标准等),还要求所有职业教育的权益者不仅要做好过去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情,而且也要关心职业教育所有的宏观和微观问题。政府与其他权益者之间是一种分工、合作和互相支持的关系,谁也缺少不了谁。《建议书》说:“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办学必须由政府、产业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实现。这种伙伴关系必须能够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法律框架,以形成国家的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政府除了从事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实际办学以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领导和指明方向;方便和协调办学;建立质量保障制度,并且提出和确认社区的服务义务,以保证技术和职业教育能够面向所有人群。”“政府还要对保证实施强有力的职前培训负起责任,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此外,各国政府内部常常由不同机构分管职业教育,而他们的职责往往有交叉或重复,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为此,《建议书》指出:“为了协调全国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事业,使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能够有效合作,并使参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各方都受益,各国政府有必要尽可能充分地协调和整顿自己的办事机构。”

  在《建议书》中指出,非政府机构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应得到充分重视,“应该认识并支持非政府机构在实施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他们往往能提供十分宝贵的、然而却又往往被忽视的资源贡献。”这里突出强调了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因为企业最了解本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趋势,并能够提供最有效的实习和培训场所,可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动态,并亲身经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

  大会在涉及职业教育经费时强调:举办技术和职业教育各方都会受益,是一种有效和“有回报的投资”。“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经费应该最大限度地在政府、企业、社区和学员之间分摊。”职业教育的经费不再是来自一个渠道,而应是各方集资。当然,各个国家还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办法。

  (四)职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鲍维尔在发言中指出:“世界正在朝着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在这种经济中,一个企业或国家的效益是由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决定的。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要求所有职工不断更新、提高他们的技能,并且更富有创业、进取精神。现有证据清楚地表明,生产力最强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劳动力训练有素而且机动灵活,拥有丰富的技能,不同技能搭配得很好,而且要求职工终身不断地提高其技能。”他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不仅是靠‘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受到良好训练、掌握技术的劳动力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各国:保证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各国发展议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各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发展需求拉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教学内容。以“发展需要驱动”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今后不能再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而要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需要”来自社会、来自企事业单位、也来自个人。

  (五)开展全民的技术和职业教育

  本届大会提出的开展全民技术和职业教育是对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的进一步具体落实。它的特定含义包括:(1)保证女童和妇女有同男子一样接受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机会;(2)努力使下列人员都有机会接受正规或非正规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失业者和各种处境不利的群体,包括早期辍学者、残疾人、农村贫民以及武装冲突结束后的流离失所者和复员军人。为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课程应是灵活多样的,并且要开展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以使所有的人都能根据自身需要接受技术和职业教育或培训。《建议书》中提出:“承诺为所有人提供技术和职业教育,要求制定适宜的政策和战略,增加资源投入,采用灵活适宜的方式进行培训,创造温馨友善的培训环境,并且要求教师和雇主都要体贴和关怀他们。”教科文提出的开展全民技术和职业教育有以下重要意义:(1)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从而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使所有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能获得生存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3)减少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这里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开展职业咨询与指导。事实上许多国家已经在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在社会上建立了职业与就业咨询中心,并且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面对21世纪国际市场的竞争,各国劳动力市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对学生尽早进行规范的职业指导,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够了解企业、了解就业市场、掌握就业信息;就能够掌握一些求职的知识和技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这样不仅会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功能,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多方合作,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合作。此次国际职教大会将“加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作为一个专门议题,在会上进行了讨论,以说明加强国际间职业教育合作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大会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合作:

  1.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要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他国际机构如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等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其中特别强调了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合作。这说明,实施终身职业教育需要同人事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使之在政策制定、职教实施等方面相互衔接和互相配合。

  2.设立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项目”,目前共建立了198个网络点(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就是中国的一个网络点)和地区中心。几年来各地区中心和网络点开展了许多工作,对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建议书》认为:“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项目的地区和国家中心是实现21世纪技术和职业教育新局面必不可少的工具,应鼓励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继续支持中心的工作。”为了将该项目变成一个长期合作项目,德国政府承诺,愿意出资在德国波恩设立一个“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此事将提交下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讨论通过。

  3.呼吁增加合作经费大会强烈呼吁教科文组织应显著增加其对技术和职业教育活动计划的预算拨款,并建议设立技术与职业教育革新国际奖,以鼓励技术和职业教育在新世纪的振兴。

  4.在革新技术和职业教育体系方面,继续加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

  会议开得很成功,相信会后各个国家将充分考虑这些建议,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出本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为下一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