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发展研究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01-09-27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朱天麟

字体大小:

摘要:本文论述了21世纪北京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北京实现跨世纪的经济发展目标,急需发展高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有很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挑战之一来自教育观念,文章就树立大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加强能力培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21世纪 高职教育 教育观念

  我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1995年。根据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教委(高教局)于95年将我院确定为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高校之一,继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之后,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遵照《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中央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北青院的要求,近几年来,学院始终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学院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积极试点,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特别是面向21世纪的北京第三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子,1996年开办了少儿教育、商务秘书、法律三个专业,在招生方式上从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拓展到招收中师毕业生,高职班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高职班学生占在校学生的25%。同时,积极开展在职培训,近几年来,每年培训人数均超过 l干人。在实践的同时,本着边实践、边研究的思路,学院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先后申报和立项一个院级课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办学模式的研究》、一个市级课题《面向21世纪,北京发展高等文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研究》。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感北京急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教育,面临大好的机遇,领导重视,政策逐步明确,社会需要,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挑战,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在我们调查研究过程中,在招生咨询、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说明发展高职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目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改革不到位,投入不到位,一些政策不到位,要处理好5个关系,即: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高职教育具有地方性,要树立人才培养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应树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思想,重在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树立建设一支一专多能“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思想:在高职专业设置上,应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应当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使专业体现地方性和职业性;在高职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高职教育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一、发展首都经济,急需发展高职教育

  北京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首都经济摆在首要地位。首都经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它应当是立足首都、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经济;是充分体现北京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是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密集、高度开放、资源节约、环境洁净方向发展的经济;是既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又体现较好效益的经济。世纪之交,发展首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迈向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二是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将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北京具有高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三是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正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热点,位于战略要地的北京,作为特大的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四是北京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创造的增加值199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5%,而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为5.2%和42.3%,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其他产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是土地、能源等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严重短缺,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三是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的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职业教育的水平、质量和效益远远不能适应首都经济的要求,我们要发展首都经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说:“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作用。”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此精辟地阐述经济、教育、人才的关系,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迎接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挑战的强烈紧迫感,这对我们每一位在首都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既是极大的鼓舞,又是有力的鞭策。据1997年统计,北京现有65所全日制普通高校,设有412种专业,专业点1082个。1997年本专科在校生比1978年增长了302。8%,研究生发展更为迅速,毕业的博士生占全国50%,硕士生占全国的26%。应该说北京市的教育事业为首都乃至全国作出了知识与人才的重要贡献。但遵照江总书记在北大讲话的要求来看,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来看,北京高校的结构不尽合理,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初创阶段,人才培养的数量不足,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需进一步更新。这是因为,提供各类人才支持,首先应培养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研究型的创新人才,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干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还需要大力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能力型的高级人才,就以理工科大学一些实验室来看,50年代、60年代初,中专文化程度的实验员能胜任化学、物理实验室的工作,到90年代,一般需大专文化程度。我念初中时的50年代,一位初中同学就被选为轰炸机飞行员,到90年代,飞行员一般都要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据对海淀上地高科技园区的考察,它的四大主导产业均是高科技,包括电子信息,新药物和生命科学,以及生物医学,它的人才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占7.5%,本科生占35.7%,大专生19.3%,中专和职高等占37.5%,这个被人们称为中国“硅谷”的高科技园区,人才学历结构中,大专和职高生约占1/2,可见,职业教育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不是可有可无,因为社会总有分工,一些创新,创造发明,需要人去实现,不管多么高水平的创造,高水平的设计,最后还要由工人去制造,农民去生产,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人,农民,应是知识工人,知识农民,在首都经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社会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体力劳动被机械化所替代,面对首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给劳动者以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了实现首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二、发展高职教育,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我们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培养人才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统筹考虑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

  在高等教育内部,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应用型、能力型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要坚定不移地、积极地发展。展望未来,21世纪近在眼前,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带向21世纪,世人瞩目,社会关注,路在脚下,路在前方,努力创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有很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挑战之一来自于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思想先行,才能更好地统一认识。下面就转变教育思想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1.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克服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充分认识发展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产第一线急需各种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但现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种种阻力,既有来自办学者的,又有来自求学者的,以及社会上存在的祟尚理论、学术,鄙薄实用技能的倾向,从我国历史上来看,鄙薄职业教育由来己久,生产技艺是不能登学校大雅之堂的,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时,他回答“小人哉,樊迟也!”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治人”的统治者。这种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至今仍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不发达,我国高等教育形成的一整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培养工作的体系和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也不能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当前,一是要坚持高职发展的基本方向,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等业人才,特别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人才。二是要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两个类型,当然有衔接有沟通,但不是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类型上的差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97年3月对分类ISCED进行了第四次修订,明确将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即不取得高级研究人员资格)分为两类,并列为第五层次教育,即5A和5B,其中5B课程是指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可以看出,这是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同一类型的教育。

  2.改革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重在办出职业教育特色,重在培养社会需求并真正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

  传统的学术型大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模式在知识的编排上从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我们在办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过去所经历的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在探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沿用了这种办学模式,如果这个思想不转变,就很难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应从“学科中心”模式转变为“能力中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某种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的各种具体的业务能力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够用”为标准,这种办学模式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实用性、综合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够用;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构建适应2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高职人才,是当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3.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而不是学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就办什么专业,职业教育比其他各类教育更贴近经济、贴近社会、贴近地方。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的重要性,而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校董事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社会的联系。自95年北京市确定我校为高职教育试点校以后,我院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走访工厂、农村、机关、街道几十个单位,邀请专家、领导、科技人员到学校介绍科技动态,新技术应用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根据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找到了结合点,学校是一所文科院校,如何创办高职专业,在理论与实践还是处于探索阶段,采取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的办法,把我院发展高职教育定位在面向21世纪首都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先后创办了法律、少儿教育、商务秘书专业,今年申报了社会工作专业。扩大了对北京团干部的政治、业务、计算机在职培训。

  4.在高职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在信息社会中,据英国科学家詹姆·马丁等人的估计,人类科学知识在十九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二十世纪中叶是每十年增长一倍,九十年代是每3年增加一倍。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周期缩短,上个世纪,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通信用了35年。本世纪以来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只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14年,电视12年,集成电路2 年,激光只用了1年。九十年代以来,技术上几乎每两年就有重大突破。一个人在大学中学习获得的知识,只能满足他在社会中需用的20%,而且这一时间在日益缩短,这就要求教育从重视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岗位的变动比以前频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一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一生中只受一次教育适应不了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要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教育体系过程中,处理好理论研究和实践关系,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理论问题,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在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点。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二大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两个理论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加以回答,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发展的实践。十多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北京市又批准北京联大建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发挥了带头作用,多年来高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论文。但研究工作需进一步深化。已经成立的《21世纪的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组,继续进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今年成立的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在市教委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领导下,开展对北京的高职教育的研究工作(研究会可设在联大),紧密结合国情、市情,努力探索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借鉴国外发展高职的经验和特点,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使北京市的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进一步办出高职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实用性人才,为首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1998年第1期

刘来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北京高等教育》 1998年第5期

谢幼琅《知识经济与首都职业教育》

3.周远清《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3月24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