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中考
北京中招“市级统筹”吸引上万考生竞争
2015-05-28  北京日报  

字体大小:

北京中招“市级统筹”吸引上万考生竞争

东西海10名校1个“统筹计划”15人争

  为期5天的中考志愿填报现已结束,今年北京市中招新推出的“市级统筹”招生人气十足,共吸引12479名考生报考。四中、人大附中等10所东城、西城、海淀名校参与的“统筹一”招生更是竞争激烈,1个计划15人争。

  今年中招,市教委从全市层面统筹教育资源,推出一揽子中招新政,力求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更加普惠,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机会,例如“市级统筹”招生计划;艺术学院附中跨区招生计划;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贯通培养试验计划等。

  新增的“市级统筹”招生计划分为三类,参与“统筹一”招生的学校包括四中、人大附中等10所优质高中,10所优质高中把招生计划分配到除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之外的各区县所有初中,每所初中可分配到一个名额。

  “统筹二”是指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华夏女中等11所优质高中校的分校。这些优质高中新校区招收部分学生由学校与艺术院校进行联合培养,高中毕业后艺术素养考核合格者,经高考可以申请进入市属高校的“双培”及“外培”计划。

  “统筹三”是由优质普通高中拿出部分计划与艺术院校合作,进行零起点艺术教育,学生在高中本校上课,经过3年艺术素养学习,毕业后经高考可进入“双培”及“外培”计划。

  更吸引考生的是,通过“统筹二”和“统筹三”被录取的学生,高考时如果考入有“双培”和“外培”计划的高校,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外培”和“双培”计划。

  据市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中考全市报考人数为8.45万人,比去年增加1200人,具有升学资格的考生为7.35万人,比去年增加3000人。志愿填报结果则显示了考生对“市级统筹”招生的青睐。

  据市中招办统计,三类“市级统筹”招生共计划招生2242人,报考总人数为12479人,总体报录比为5.6:1。其中,“统筹一”计划招生数为368人,报考人数为5656人,报录比高达15:1;“统筹二”计划招生数为1464人,报考人数为6981人,报录比接近5:1;“统筹三”计划招生数为410人,报考人数为3316人,报录比为8:1。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北京市中考各学科在命题上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积极贯彻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和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的有关精神,进一步降低考试难度,剔除0.2以下难度过大的试题(难度系数0.2,即只有20%的考生会做)。

  虽然试题难度降低,但考查的范围更广。今年中考命题会侧重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试题的取材范围将更宽、更广。

  有关部门提醒考生,距离中考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生填报完志愿后,应根据各自目标,围绕今年中考命题的方向,放下包袱,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地科学备考。(记者 贾晓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6年北京中招名额分配录取12385人
· 北京市中招名额分配完成计划84.8%
· 北京中招贯通培养今年录取4319名考生
· 北京320名"低分生"进优质高中 中招改革进深水区
· 北京中招优质高中万余学位以7:3比例分配
· 北京东西城名校中招名额分配超标配
· 北京中招增“名校录取”批次 外省回京生无资格
· 北京中招136所学校将补录
· 北京:中招120所学校特招录取6159人
· 北京中招“名额分配”录取3047余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