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6月19日电(记者杨荣荣、沈洋、廖君)再过几天,各地高考分数将陆续公布,高招录取将全面启动。加分是否合理?阅卷如何确保公正?作弊考生能否被查处?招生程序是否公开?
作为最受关注的人才选拔方式,公平公正永远是高招绕不开的话题。
【热点一】高考加分:瘦身、争议中如何彰显公平?
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柳艳兵因伤错过了高考。为了褒奖柳艳兵,教育部作出对其实行单考单招的决定,多所高校也向其表达破格录取的意向。尽管不是直接加分,但对柳艳兵的“优待”,让已经存在争议的“见义勇为”高考加分政策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今年仍有北京、四川、海南等13个省份保留思想品德突出者以及见义勇为考生高考加分的政策。对于“品德加分”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褒奖柳艳兵似乎为品德加分提供了一些合理性注脚,但最终,“美德与公平”之间如何把握最客观的评价标准、高校是否认可品德加分还有待观察。
值得欣喜的是,多省市取消或缩减奥数、科技、艺术等传统加分项目。许多家长认为,此举将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家长和学生们不再一门心思追逐竞争成绩,艺术类也不再是高考的捷径,这些将使高招更加公平。
【热点二】高考阅卷:如何兼顾效率和公正?
“作文组一天要求评完600份,每天八小时。一个小时评70多份,大概不到一分钟评一篇。”近日,有阅卷老师向媒体反映高考阅卷时间太紧,对考生不公正,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感到担忧。
尽管每一个省份的阅卷情况不同,阅卷老师人数、考卷数量、阅卷进度安排都不一样,但时间紧张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多名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出现误判,各地制订了三评制、四评制等多种评卷制度,但因为时间太紧,难免会出现纰漏。
每一份高考试卷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考生的命运。专家认为,负责评卷的机构有责任尽量剔除不公平的人为因素,比如抽调更多的阅卷老师,适当推迟分数公布时间等,以便让每一位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考生的答卷。至少在高考阅卷层面,除了效率,更要兼顾公平。
【热点三】成绩复查:试卷误判纠错机制能否更加完善?
高考阅卷工作落下帷幕后,高考成绩预计将集中在6月下旬公布。除了查询成绩,对分数存疑的考生往往会选择成绩复查。各地都规定,在高考成绩公布的一定期限内,考生可经过书面申请成绩复查。
据了解,今年与往年高考成绩复查工作基本一致,考生提交复查申请时间较短,而复查内容一般为答题卡与扫描图像内容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漏评、卷面总分漏记、错记以及录入差错等,评卷员对评分标准的执行情况不属于复查范围。
然而,纵观近几年“数学1分”“招办以时间不足、规定如此等理由拒绝考生查看试卷”等事件,不少家长、学生呼吁,有关部门需要思考,在高考成绩查询阶段,如何建立完善纠错机制,让公平和效率共生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