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2014年高招
中国“艺考热”催生文化课补习高峰
2014-04-03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长春4月2日电(记者高楠 郭翔)三月已过,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尘埃落定,收到艺考合格证的学生开始了文化课的“背水一战”。

  勇豪是吉林省长春市一所高中的艺考生,刚刚过去的3月份他接到了吉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艺考合格证。距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和许多艺考大军中的高三学生一样,正在奋力补习文化课。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勇豪的分数与去年吉林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吉林地区的录取分数线还有20分的差距,他丝毫不敢懈怠。

  “我从高一就开始补习文化课,现在高考临近,父母为我在补习学校报了‘一对一’授课的高级班,90分钟的课收费600元。”勇豪说,“因为我的文化课基础还可以,所以不用天天补习,我周围很多参加艺考的同学现在都是全日制脱校‘恶补’文化课。”

  正如勇豪所说,春节过后,长春的各大艺考文化课补习学校“爆满”,有的学校甚至一“位”难求。

  “年后就有很多艺考生到我们学校‘一对一’补习文化课。”长春市同志街上一家大型补习学校的刘老师介绍说,“全日制”的艺考生每天学习8个小时,补习费每小时210元,两个月总费用在6至7万元左右。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附近一家补习学校的胡老师则表示,高考前三个月的补习费得15万,一线城市更贵。

  据中国艺术人才网的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3年,全国艺术类专业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考生从3.2万人激增到近百万人,占高考考生的10%,有的省超过20%。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2014年该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共计报名2万余人,本科计划招生689人,播音与主持艺术仍然是报考热门,报名人数达到8000余人,计划招生男女各50名,录取比例接近1:80。

  吉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曲海红说,艺考逐年升温,而艺术类岗位的需求有限,毕业生供大于求。今后一段时间,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仍将是“主流”。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艺术设计和美术学等艺术类专业成为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的“红黄牌”专业。

  黄浩是吉林省某高校播音专业的主任,他已连续8年担任该专业艺术加试的评委。“从近几年艺术加试的趋势来看,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较早年有所下降。”据黄浩介绍,现在很多参加艺考的学生并非如己所愿,而是父母之命不可违。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化课成绩让他们在高考“正规军”的“千军万马”中失去竞争力,于是参加艺考成为他们“曲线上大学”的另一条出路。

  “改变艺考过热的现象并非一日可成,需要考生、家长和社会整体观念的转变,不唯学历论高下,改进人才选拔制度,形成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环境。”黄浩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录取分数线提高等新政促使“艺考热”理性回归
· 艺考持续走热:知名院校竞争日益激烈 文化课成绩相应提高
· 表演系毕业生失业率高 专家:艺考该降温了
· 找工艺考两拨忙 就业预警挡不住艺考热
· 就业率低近半艺考生转行 艺考热咋就不"退烧"?
· 校园再现“艺考热” 火爆程度堪比春运
· 实质是“虚火” 透视“艺考”高烧不退的背后
· 艺考火爆背后的喜忧:大量考生前赴后继地挤独木桥
· 艺考缘何不再是捷径
· 教育部强调艺考规范:签责任书建黑名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