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及建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它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发展与学科教学整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1)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和探究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按照教和学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1、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教师为此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新技能相对较少,所需硬件较少,对软件的个性化要求不高,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可以应用于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
2、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还比较少见,仍处于探索中,目前应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模式:
(1)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教室,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必须加强指导,否则容易导致无效学习。
(2)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是采用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使传统的科学仪器扩展了新的功能,使基本的科学实验赋予新的内容,突出了现代化测试手段和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
(3)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允许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因此一个教室内有一台以上计算机就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必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
1.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采用案例教学,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涉及的技能很多,广大教师又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应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按学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培训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内容应易学、实用,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的积极性。
2.加强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教研部门的作用,鼓励学校内教师之间的互教互学及教学交流活动,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坚持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步
在每种信息技术装备到位后,甚至是在到位前就应开始有计划、分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本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骨干力量。可以将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首先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形成骨干队伍,为广大教师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4.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信息网、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层次多样、形式灵活的培训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