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 基教信息化
北京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报告
2003-02-21    

字体大小:

图一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来源图

      网上下载          自制软件         商品软件         其它方式

  根据图一显示,仅有27%的教师所用的软件源于商品软件,且利用率不高。有10%的教师首选网上下载软件。有68%的老师首选自制课件,作为其使用的主要教学软件。这说明教学软件不足或质量水平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成为制约“整合”的瓶颈。

图二  教师使用计算机用途

 

从图二中可看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课件制作和课堂演示,而利用网络开展交互式教学较少,而且在丰富学生学习模式方面小学要好于中学。

  表五  20门学科152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百分比)

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屏幕

教室内局域网

学生自主操作

师生共同网络互动

激发兴趣

64.7

21

11

0

客体感知

21.3

60.3

13.8

0

形成概念

12.1

13.9

6.3

3.1

巩固运用

1.9

0

0

0

  从表五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和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还远未开发。从教学过程看,在形成概念和巩固知识阶段,使用信息技术较少。

3.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情况

  表六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调查(三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下占整个学科教学中的百分比)

 

小学

初中

完全中学

高中

接受学习

86

89

82

80

自主学习

8

6.5

13

14.7

合作学习

5

4.2

4.7

4.8

研究性学习

1

0.3

0.3

0.5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自主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这三类学习所占的比例较低,中小学仅占14.0 %左右。

4.信息技术对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影响情况

表七  信息技术对师生的互动方式影响的调查(占整个教学的比例)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教 室 内 师 生 互 动

利用局域网师生交流

1.3

1.7

1.9

利用班级计算机实现日常交流

0.7

0.4

0.6

教师指导下的生生互动

1.2

1.3

1.1

远 距 离 师 生 互 动

跨时空的师生交流与合作

0.3

0.2

1

针对学生差异实现个别化的辅导

0.2

0.1

1

与校外、国际间的师生、生生互动

0.04

0.01

0.61

  从表七中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师生互动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小学仅占中小学生全部学习的3~4%之间,表明了校园网络的利用率低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跨越式发展
· 广西柳州高速信息直通车驶进农村校园
·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教育呼唤理性回归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 简评因特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 法国:向欧盟提议加速数字化欧洲图书馆的建设
· 美国:高校使用ICT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调查
· 关于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几点看法
· 2005年的数字化学习预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