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来源图
网上下载 自制软件 商品软件 其它方式
根据图一显示,仅有27%的教师所用的软件源于商品软件,且利用率不高。有10%的教师首选网上下载软件。有68%的老师首选自制课件,作为其使用的主要教学软件。这说明教学软件不足或质量水平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成为制约“整合”的瓶颈。
图二 教师使用计算机用途
从图二中可看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课件制作和课堂演示,而利用网络开展交互式教学较少,而且在丰富学生学习模式方面小学要好于中学。
表五 20门学科152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百分比)
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
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屏幕 |
教室内局域网 |
学生自主操作 |
师生共同网络互动 |
激发兴趣 |
64.7 |
21 |
11 |
0 |
客体感知 |
21.3 |
60.3 |
13.8 |
0 |
形成概念 |
12.1 |
13.9 |
6.3 |
3.1 |
巩固运用 |
1.9 |
0 |
0 |
0 |
从表五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和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还远未开发。从教学过程看,在形成概念和巩固知识阶段,使用信息技术较少。
3.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情况
表六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调查(三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下占整个学科教学中的百分比)
|
小学 |
初中 |
完全中学 |
高中 |
接受学习 |
86 |
89 |
82 |
80 |
自主学习 |
8 |
6.5 |
13 |
14.7 |
合作学习 |
5 |
4.2 |
4.7 |
4.8 |
研究性学习 |
1 |
0.3 |
0.3 |
0.5 |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自主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这三类学习所占的比例较低,中小学仅占14.0 %左右。
4.信息技术对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影响情况
表七 信息技术对师生的互动方式影响的调查(占整个教学的比例)
|
|
小 学 |
初 中 |
高 中 |
教 室 内 师 生 互 动 |
利用局域网师生交流 |
1.3 |
1.7 |
1.9 |
利用班级计算机实现日常交流 |
0.7 |
0.4 |
0.6 |
教师指导下的生生互动 |
1.2 |
1.3 |
1.1 |
远 距 离 师 生 互 动 |
跨时空的师生交流与合作 |
0.3 |
0.2 |
1 |
针对学生差异实现个别化的辅导 |
0.2 |
0.1 |
1 |
与校外、国际间的师生、生生互动 |
0.04 |
0.01 |
0.61 |
从表七中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师生互动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小学仅占中小学生全部学习的3~4%之间,表明了校园网络的利用率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