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靠什么?
2001-11-09    于志宏

字体大小:

  在“教育技术西部行”活动所到之处,记者感受到了当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渴望,“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西部地区究竟如何发展教育信息化?透过教育技术专家、当地高校领导以及企业代表的话语,我们整理出这样的“处方”。

  第一剂“处方”:有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思路

  西部地区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上虽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却具有后发的优势。据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桑新民介绍,东部地区第一批校园网在硬件上已经并不先进,不少还处于落后的水平上,由于当时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的是硬件的建设,对于应用考虑不够,因此这批设备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西部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有别于东部地区的思路,需要跨越东部地区发展中曾有过的失误,真正做到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桑新民认为,西部地区校园网建设应以简单够用为原则,注重软件建设和应用。桑新民曾经在青海和甘肃的两所学校做了这样的事情,各用10万元为两所学校建起具有基本功能的校园网,这种校园网可以模拟Internet,软件和教育资源则借助东西部手拉手活动,由东部地区下载之后邮寄到西部学校使用。

  桑新民建议西部各省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本地的教育信息化提供咨询服务;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技术支持队伍,服务于本地学校的各种技术需求。

  第二剂“处方”:拼钱拼不过,我们就拼人

  资金是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拦路虎。怎么办?内蒙古大学年轻的副校长陈国庆的话掷地有声:“拼钱拼不过,我们就拼人。”这位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的蒙古族小伙子的话语透出一种草原人的豪情。

  作为“教育技术西部行”呼和浩特站专家报告会的主持人,陈国庆深有感触地说,你看看台下听众对信息技术如饥似渴的神情,你就会看到这片草原未来的希望。这些年来,内蒙古大学一直在教育信息化上苦苦追求,学校宁可在别的方面紧一些,也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有很多教师,尽管工资只有八九百元,但还是省吃俭用买计算机。陈国庆表示,尽管我们现在还落后,尽管我们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做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但是,作为内蒙古高校的领头羊,还将发挥“拼”的精神,迎头赶上。

  陈国庆的一席话,让记者深受感动,“拼”的精神正是西部人精神的写照。

  陈国庆的手和教育技术专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了,他愿意以一种“拼”的精神和专家合作,加上专家的智力资源,他有理由相信他家乡的未来。

  第三剂“处方”:发挥整体运作的优势

  还是说到资金问题,思科(中国)公司北方区总经理薛志勇有另外一番见解:资金谁都缺,钱没有够的时候,关键要从整体运作的角度去考虑。

  内蒙古的一所高校1998年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但是却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原因就是完善的校园网与外界的连接通道太狭窄,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带宽是64K,与中国电信的带宽也仅2M。按薛志勇的说法,这简直是“信息孤岛”,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缺乏整体运作。

  薛志勇介绍了天津市的做法,天津市组织所有高校形成一个整体,分期投入分期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域网,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个学校都可以往上挂。同时政府提供支持,使网络的运营良性循环。这样,高校的组合形成了集团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薛志勇还建议西部高校在网络建立起来后,要承担起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义务,打破校园的围墙,利用网络教育获取收益,从而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8日第3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热点成高校先进性教育着力点
· 支援山区教育 全国各地志愿者纷赴琼中县任教
· “以县为主”难解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饥渴”
· 宁波着力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 “内”“外”结合才是出路
· 西藏教育:从零开始的跨跃
· 教育博客的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
· 何克抗:用信息化改变中国的传统教育
·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 11项优 佛山成第二个广东省教育强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