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上海这些“袖珍高校”为何跻身“双一流”?
2018-01-25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大学之“大”,大在什么地方?高校之“高”,高在什么地方?在上海,一批规模不算大、专业不算多的高校,用跻身“双一流”的成绩,给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答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对特色办学情有独钟。“高校不应千篇一律地建成综合性大学,有的就应该紧抓特色,以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视内涵而非规模。”

  根据不久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全部的3个一级学科即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取得最高的“A+”成绩。

  多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学生数控制在7000人左右,本、专科专业仅13个。就是这样一所“袖珍学校”,2017年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熊胆生物转化技术等科研成果已经或即将出笼;SCI论文数量连续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数连续6年保持行业第一;一批海外中医中心相继设立……

  “上海为高校学科建设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是学校焕发活力一大关键因素。”徐建光说,201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地方财政投入1.8亿元,“这个数字还是增量,在以前不可想象。”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他说,上海正探索实行高校分类管理,高校不论规模,只要把特色做强,财政投入就有望成倍增加。

  上海体育学院也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体育学获得“A+”成绩。

  学科的特色优势反哺于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2010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协议,共同创建我国第一个以运动单项命名的普通高等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成立以来,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运动员”,从小学至大学,运动员苗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至今已有一批学生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挑战赛等专业赛事桂冠,旨在打破以往竞技训练与文化学习“两张皮”的现象。

  近20年来,上海体育学院始终保持在校人数5000人的规模,6个学科门类也围绕体育特色,学校至今仍以“学院”冠名。

  “高校建设要树立正确的发展速度观,服务国家战略则必须要抓好战略机遇期,但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上必须要有定力,立足特色、打牢基础,走内涵、特色、质量的发展之路。”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说。

  2016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围绕人事薪酬、财务资产、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基本建设等5个方面,形成14条放权政策,以“打包”形式,整体支持纳入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范围的高校,支持全市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并按照“一校一策”方式,给予较大力度的投入和支持。

  此外,上海还制订了《上海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将上海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按照主干学科门类(本科与研究生)或主干专业大类(专科)建设情况,将上海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

  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方建安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与质量的提案。他认为,当下一些高校还存在盲目追求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追求综合而拓展学科专业等现象,根本举措就是政府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就业政策措施
· 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赋能引育留用高层次人才 上海出台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招聘办法和特设岗位管理办法
· 大学校长,添副部级新职!
· 外哲人才,请看过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海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 关于表彰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师科研人员公开招聘正式开启
·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这两所大学:建设国际顶尖、世界一流!
· 东华大学2021年人才招聘
· 上海政法学院2021年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公告(第二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