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立法能否保障校车驶向“安全通道”?
——聚焦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十大焦点
超载严重、质量堪忧、监管不力……在校车安全备受关注和质疑声中,中国政府迎难而上,针对校车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环节,迅速制定法规“力保”校车安全。
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于12月11日正式全文公布,广纳民意。这个草案回应了哪些焦点问题?能否成为破解校车安全问题的良善之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相关内容>>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
>>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 赋予三项优先权
文件原文>>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教育评论>>校车安全条例征民意 三大争议折射校车管理盲区
焦点一:校车资金谁来承担?
校车资金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校车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保障校车的质量和运行。
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草案经过反复征求部门、地方、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保障就近入学,大力发展公交,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的总体思路。
在这一思路主导下,草案对资金问题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支持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坦言:“在校车服务问题上,政府的功能和服务能力也是有限的。草案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表示,随着地方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校车服务也可能演变为一种公共服务,但一定要和国家整体的财政能力相匹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授沈荣华提出:“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比重,有关方面应以校车安全为契机,通过立法确保校车安全的财政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
相关内容>>国务院召集相关部委征求校车安全条例意见
>>温家宝: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 加强校车安全
>>教育部:各地积极开展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检查
>>专访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了解我国校车情况
>>专家为校车安全支招 放下惰政思维提速校车发展
相关文件>>教育部要求开展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检查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