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应与政府实际收入挂钩
2011-06-13    新闻晨报

字体大小:

  6月8号,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而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曾明确“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按照这一纲要,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2000年就应达到4%。

  对于这个10年都不曾落实的4%,在2012年能不能如期达标,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从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来看,我国2009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 费 支 出 占 GDP的 比 例 为3.59%,201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与占4%的目标相比差距已不太大。但4%并不是一个太高的要求,这仅仅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

  4%迟迟不能达标,是政府向教育的投入意愿不强吗?这几年来,财政部门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目前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当于公共财政收入的17.6%,这个支出比例已高于很多发达国家。为什么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并不低,却不能达到GDP的4%呢?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并不太高所导致的。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不到21%,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 《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显示,2006年被统计的全部5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6%,2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3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9%。也就是说,4%迟迟不能达标,或可认为有其政府财政收入有限的客观原因。

  可是,尽管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并不算高,但民众通过各种渠道上交给政府的收入是不低的,仅仅统计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并不能反映事实的全貌。其一,2010年央企总利润为 1.13万亿元,而央企的利润显然应该视为国家的收入;其二,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2.7万亿元;其三,201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9万亿元。这三项如果加上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元,则总额为14万亿元,占比当年GDP39.8万亿元的比例就达到了35.4%。如果在这14万亿政府的实际收入中再拿出17.6%的比例用于教育支出,则占GDP的比例就达到了6.2%,而与美国2006年的同类支出比例持平了。可以看到,教育支出不能达标4%的原因并不在于政府差钱,而是因为政府实际控制的央企利润收入、土地转让金收入没有同比用于教育支出。

  事实上,目前央企利润的使用并不透明,而土地出让金收入一律归地方财政支配,且并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如果依据《教育法》的三项增长原则,只要把央企利润、土地出让金收入并入到财政收入中统一核算,达标4%根本就不是问题。

  教育经费支出并不仅仅是一个总量上的问题,更须考虑到区域之间教育水平的均等化,使得所有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大致相等。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是非常必要的,只要这一点真正落实了,则中央财政支出的教育投入就可以在全国范围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统筹分配,对地方财力有限的地区投入的更多一些,就有望同步实现4%和教育投入的均等化了。(苏柏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制约教育事业发展
· 政策解读: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
· 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印发《关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的意见》
· 将每一笔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
· 教育部:十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四个翻番”
· 连续9年“不低于4%”,本轮教育经费投入有何不同
·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 青岛:教育经费投入连续27年增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