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专项训练会给孩子成长蒙上阴影
幼儿的身体机能发展需要适当的外界刺激,当外界刺激不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需要时,就会打乱其生长发育的“秩序”。
8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北京一家体育培训机构,只见这里人满为患。许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运动培训,一位只有一岁多点的小朋友在妈妈带领下来到培训机构的运动馆,准备开始今天的训练。这位看上去走路还不怎么利索的小朋友在随后的训练中跟着大了他好几岁的一些小朋友一起做起了运动,虽然根本就不知道在干什么,但家长却似乎比较满意:“听说这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好的作用,我们就带孩子来了,与其在家呆着,还不如来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游泳、跆拳道、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各种棋类项目,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为孩子选择体育培训项目的家长要比以前多了。虽然与其他美术、舞蹈、器乐等艺术类的项目相比,体育类培训的孩子还算少,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幼儿年龄越来越小,呈低龄化趋势。
这一现象与幼儿教育中的其他早教现象类似,主要是家长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参加网球训练班的10来个学生,有一半在6岁以下;参加羽毛球技术培训的二十几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某跆拳道培训班5岁组竟然有一个班;北京市某区体育舞蹈培训分成了4岁组、5岁组、6岁组。
近年来,体育培训机构的学龄前儿童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许多体育项目甚至火爆到供不应求。这些专门培训学龄前儿童的体育项目主要教授儿童专业技能、整体运动发展以及团队合作等理念。这些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对幼儿童年的渗透令许多运动专家和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专家感到不安。他们认为,尽管体育活动应是孩子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但过早传授技能等势必造成早期专项化,给孩子们的成长蒙上阴影。
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贾志勇研究员指出,从生长发育的角度看,幼儿生长发育是有“秩序”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些后天的身体机能发展需要适当的外界刺激,当外界刺激不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需要时,就会打乱其生长发育的“秩序”。他认为,某些家长的急功近利实际上是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应以亲近自然、培养兴趣为立足点。”他认为就我国幼儿体育现状而言,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首先,应从小让孩子接触多种运动项目,从玩开始培养兴趣。欧美国家很早就开始以运动项目为载体进行幼儿体育活动,如基本体操、冰球、游泳等,分年龄分阶段地开设各种项目俱乐部供幼儿运动娱乐;其次,应设计一些针对幼儿的特色户外活动。家长带领孩子走进户外、亲近自然,无需选择特定的运动项目,只要走出家门就好;再其次,研究开发适合幼儿参与的体育活动,推出适合幼儿开展的体育活动和器材。
“在大力宣传倡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应保障孩子安全。一方面要注意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应尽量选择视野开阔的公园、绿地进行活动,并让家长第一时间观察到孩子的动向,保障孩子安全。”钟秉枢说。(记者 李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