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消除代际贫困实现教育公平值得借鉴
卢迈说:“走教试验的目的,是为中西部农村探索一种可以不断复制的低成本运行模式,而不是一个长期性‘输血式’扶贫项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人员认为,要想让“早教点”模式能延续下去,重要的是,在试验中摸索出一套便于操作的走教规范,并计算出一个既符合贫困地区实际、又能维持早教点运行的最低成本,即使三年项目期满、基金会的资金撤出,当地政府也能接过‘接力棒’,一代代地把早教继续做下去。
周永善说,乐都县教育局进行了成本核算,包括教师工资、取暖费、教具等在内的“早教点”幼儿每年生均经费为821元,相比乐都县民办幼儿园2066元和公办幼儿园3071元的生均经费,受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如果以乐都全县3700名山区农村3岁至5岁幼儿估算,一年只需投入303万元就可将走教模式延续下去。
专家认为,在不具备大规模兴建乡镇中心幼儿园条件的贫困山区,政府可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依托,充分利用遍布各行政村的闲置村小学校舍,通过自行申请、转移培训等方式,将撤并村小后富余的师资用到学前教育的走教之路上。
周永善说:“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启示,一是着眼于人的基础性发展,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二是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状况,使教育起点公平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社会公平和民族进步的有效途径。”(顾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