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来的残疾人福利厂纷纷倒闭,聋人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使聋生对聋人和健全人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如当问起“聋人和健全人相比谁优”时,11.4%的学生认为“聋人好”,而51.4%的学生认为“健全人好”,另有37.2%的学生认为“各有优点”。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聋生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片面的地认为聋人比健全人差,因而在学习上表现为出积极,生活上无目标,追求吃喝玩乐,严重影响了聋校的教育效率。如当问起“你的学习成绩好吗?”时,30%的学生答“好”,58.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当问起“你在学习中感到有无困难”时,11.4%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困难”,而88.6%的学生选择了“有点困难”或“困难较大”。自我认识水平偏低,学习动力不强是造成聋生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
(2)固执心理
本次主要从“和别人意见不一致,和同学有矛盾,自己有了错误”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固执
百分率
类别 |
有 |
无 |
和别人意见不一致 |
50% |
50% |
和同学有矛盾 |
30% |
70% |
自己有了错误 |
22.9% |
77.1% |
结果显示:聋生存在固执心理。表现在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固执己见。如当问到:“当你的意见和别人不一致时,你会怎样办。”50%的学生选择“相信自己”,38.6%的学生选择“比较以后相信对的”。当问到“你和同学有矛盾时,你认为谁对”,30%学生选择“自己对”,45.7%的学生选择了“都不对”。大部分学生能较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希望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而部分聋生则坚持认为老师的批评不应该。如当问到:“当你有错误,老师批评了你,你认为应不应该”,77.1%的聋生选择了“应该”,而22.9%的学生选择了“不应该”或“反对”。聋生产生固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听觉受损,接受知识和信息量偏少,理解问题的能力偏低造成的。因而造成聋生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
(3)报复心理
本次主要从“身体、物品、名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报复情况
百分率
类型 |
无报复现象 |
有报复现象 |
行动上 |
心理上 |
身体方面 |
64.3% |
5.7% |
30% |
物品方面 |
64% |
20% |
16% |
名誉方面 |
61.4% |
33% |
5.6% |
结果显示:高年级聋生已具有一定的宽容心理,但仍存在着报复心理。在日常的教育现象中,我们发现低年级聋生在身体接触方面的报复行为严重,只要别人碰了他一下,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他都会马上打那个人一下。而高年级学生对名誉方面较为重视,不愿意别人随便写自己的名字在黑板上。如当问到“有同学在黑板上写你的名字时,你会怎么办?”33%的学生选择了“也写他的名字”;61.4%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虽然自己没有马上报复,但是想通过老师批评别人来平衡自己的心理,也含有报复的成分。20%的学生通过扔、拍、丢弃别人的物品来实施报复。聋生产生报复的原因与他们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有关,也和他们认识片面,容易被激怒等特点有关。这里问题虽然不特别严重,但是它客观上影响了聋生的团结,不利于聋生健康成长。
(4)偷盗心理
主要调查认识和行动两个方面,调查结果为:
百分率
类 别 |
正确 |
有偏差 |
认识 |
71.7% |
28.3% |
行动 |
79.1% |
20.9% |
结果显示:聋生在对待物品归属的认识上比较正确,但仍存在着不良的心态。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急用,不管是谁的东西都能拿来用”等,.有20.9%的学生“偷”过别人的东西。在平时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低年级的聋生“偷”的现象更为普遍。由于耳聋的原因,聋童从小没有接受有关“偷是不好的行为”这样的教育,因而不知道东西要分清楚是谁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故而造成了因需要而“偷”。比如当发现一位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后,老师问他:“你偷别人的东西了吗?”学生说:“没有。”而当老师问:“你拿了别人的东西了吗?”他就会说:“拿了。”
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由于耳聋的原因,聋生(特别是低年级聋生)存在着特异心理,(如自卑、固执、报复等)。产生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除耳聋的客观原因外,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的滞后,也是造成聋生心理出现特异现象的原因。很多家长在治疗聋儿的儿病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在对聋儿的教育方面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聋儿的语言训练方面不够重视,因而使聋童错失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影响了聋童的思维发展和心理发育。
(5)对策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要密切结合,形成对聋生的教育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对聋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从溺爱孩子转化为疼爱加教育。社会上要给聋生的健康成长创设比较好的环境,要净化社会文化,特别是视觉媒体方面的文化(如广告、音像制品等)。
2)把训练和提高聋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聋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聋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不良心理。
3)教育工作要系统化、直观化。教育内容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要让学生明理。教育手段要直观化,多用行为指导的方法来导行。
4)行为纠正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克服学生中的不良心理。
5)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树立自信。在与人的交往中克服固执,在学会关心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宽容。
3.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尝试了编制聋生心理调查的问卷。
并在研究中明确了低年级聋生不宜用问卷调查。同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2)本课题的研究,既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又培养了一批教科研骨干,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数篇有关课题的论文在省、县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注:本课题为“九五”市级立项课题,并于2001年4月顺利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