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十七大代表一席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2007-10-15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代表谈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时代责任。教育公平的原则应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要公平,适龄青少年都应当享有公平地受教育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气魄和更大的决心来发展教育事业,科学、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愿望。二是公民受教育的过程要公平,要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每一所学校都应在资源配置上体现公平的原则,使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突出的,例如,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高等教育通过跨越式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这些成就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 王庆环整理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代表谈

理性地看待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在现阶段,要用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教育公平。

  从高校的角度讲,不能把教育公平理解为每个人都要上大学,或是想上哪所大学就上哪所,而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使有相当能力和水平的人进入与其水平相当的大学。因此,对高等教育而言,教育公平是有门槛的,是针对知识、素质、能力而言的公平。也因此,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要在一定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它。

  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一直朝这种教育公平的方向前进,即以知识、素质和能力为公平的轴心,出台了许多奖励和助学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为非知识、非素质、非能力的原因而不能上大学,可以说,这些政策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当然,以上只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实现教育公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是要加大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改革力度。怎么才能选拔出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目前实行的高考不失为一个公平的方法,但是,高考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为此,我们也在探索其他合理方式。如目前我们部分地采用的自主招生,以非笔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另一种考查,但自主招生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还要进行配套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初中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公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我们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向公平的方向前进。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全局性的问题,公平本身是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存在的,要以教育差距的缩小而不是以平均主义来实现教育公平。(本报记者 王庆环整理

  全国青联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代表谈

让每一个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事业是民生之基,是党和政府一直倾注心力的关键领域。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着力让人民满意、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让每个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把教育的公平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培养中。

  教育公平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平,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大事,而教育公平不仅要做到“入口”的公平、还要做到“出口”的公平以及教育过程的公平。在促进学生公平就业方面,我校作为较早建立就业中心的几所高校之一,向每位学生提供公开均等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公平服务每个学生。

  为了保证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本着“整体推进,加强内涵,和谐发展,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提高水平”的思路,我校全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了11个校级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引进和聘任了不少学科带头人。目前在专任教师中,有专职和双聘两院院士共17人,教授和副教授近20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1200余人,形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

  作为本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我校肩负着振兴河南高等教育的重任。“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我校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所做的努力和承诺。近年来,我校实行招生阳光工程,做到入门公平、公开、公正,并建立健全和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念和目标。(本报记者 肖一整理本版人物素描 郭红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领略代表风采追寻奉献足迹”系列报告会举行
· 十七大代表的心声: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高校十七大代表:中国教育踏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 代表谈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办人民满意教育
· 十七大教育界代表访谈: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 党代表方阵新风扑面 “80后”代表首登场亮相
· 十七大代表访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基础
· 代表故事:十七大代表叶霜与学生“半月谈”
· 十七大代表话教育:远程教育架起城乡共享桥梁
· 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行风建设工作的创新实践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