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陕西代课教师调查报道之一:现状与使命
2005-12-13    

字体大小:

  不通电不通路的范家台

  范家台村组长:两年前县里出资8万元修了一条简易路,没想到几场暴雨把路冲断了。村民们买一袋食盐,都得徒步到20公里以外的甘肃境内,“我们落后了100年!”

  记者“落户”范家台:在代课教师杨双成家,吃了两碗酸菜玉米面片。

  杨双成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位代课教师,住在范家台一组。范家台村有三个组,相隔最远有10公里。见面时,杨家刚刚做好晚饭,晚饭是酸菜玉米面片,玉米面是他家一年四季的主粮。他家屋里堆的、顶棚上挂的和室外房檐下悬着的,全是玉米。

  杨双成说村里人没有吃白面的命,原来种过几年小麦,但没等熟,就全给野猪吃了,野猪是保护动物,村里人不敢打。

  “饿坏了吧?来,吃饭!”杨老师的爱人很热情,盛来饭。面片的颜色是黄的,里面有洋芋和酸菜。她说,酸菜半年腌一次,一大缸酸菜可吃半年。

  太饿了,我们每人吃了差不多两碗。杨双成很快就吃完了,他说,真是对不起,村里只有这些东西。

  范家台约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沿山依势分布有1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为250人。村民们磨面、榨油或即使买一袋食盐,都得徒步到20公里以外的甘肃境内,或者30公里以外的县属关山管委会店子坪去。

  杨家有6口人,夫妻俩,64岁的母亲,和三个子女。母亲患病,腰总是呈90度弯曲。大山和贫困破灭了老人治病的梦想。

  堂屋的角落里,一辆老式自行车落了厚厚一层灰尘。路被洪水冲断后,现在它只能证明自己曾经是村里少有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范家台原本有路,两年前,陇县曾出资8万元,修了一条从山外通往范家台村的简易路,年初村民们也曾按人头集资,每人5元,购买炸药、雷管。村干部带头,扛锄头,背干粮,半年挖出了一条约8公里长、由甘肃清水县境内通往村里的路。

  然而,突如其来的几场暴雨,让村民们走出大山的梦想再次化为泡影。“要想再修路,恐怕就难了。山崖上修,工程要比以前大几十倍呢!”村组长赵小明说。

  村民们仍旧很少出山,一方面,没多少钱,另一方面,来回徒步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要一天。

  晚上,杨双成点燃煤油灯备课。煤油灯就像寂寞的萤火虫,散布在整个村子的几个地方。在漆黑的夜晚,只有通过它,你才能知道深山里有一个村子存在。其实,范家台曾经通过一阵子电。然而,柴油耗尽后,电也就没了。“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我们已落后了一百年!”赵小明说。

  10个学生的范家台教学点

  代课教师杨双成:学生是挨家挨户求情叫来的,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家最远的,每天一个来回要走十多公里山路,路上见不到一个人。

  记者感受孩子的纯真:课间休息时,孩子们玩的是传统的“丢手绢”游戏,两个教师也参与,被抓住者,唱歌或背诵唐诗。

  凌晨6时杨双成起床,两小时后,要给孩子上课,但是,他担心的事发生了。就在他打开房门时,看到大地白茫茫一片。“下雪了,孩子们又要受苦了!”杨双成好心痛。回到大炕上,杨双成从口袋里抽出一片纸,找来烟袋,拈出一撮烟,边吐口水边卷,卷好,掐掉头,点燃,大口大口吸起来,眼里充满焦虑。

  教学点就在杨家隔壁一个破败的院子里,只有10个学生,村里人习惯把它称为“范家台小学”。在村民们看来,小学要比教学点大得多。就在这里,代课教师杨双成3年来共送10余个孩子走出了大山,接受小学高年级教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陕西师大:《陕西师大学报》跃居全国高校学报前列
· 河北:落实政协委员提案设农村教师津贴
· 煽动学生袭警 陕西一校长竟拿学生"当枪使"
· 陕西省委副书记勉励青年学生争做一代新人
· 陕西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学习徐精彩精神
· 陕西确保明年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重组蛋白药物项目启动
· 陕西回族教育现状与发展设想
· 盗用报名赔款8万 安康一学院作假自食“苦果”
· 陕西30万贫困初中生获得免费教科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