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师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教师素养
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001-10-25    刘娟

字体大小:

  近年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同建构主义学习。他们认为,学生的背景知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如何解释教学的主题,如果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真正的问题,与他们的同伴沉浸到“创造意义”的交流之中,努力加深对教学主题核心思想的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去回忆由许多事实组成的目录单,那么,他们就会学习得更好。但是,当真正将建构主义的思想运用于课堂教学时,我们会发现面临着许多挑战,对于这些挑战的清楚认识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点和局限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特别是基于任务设计和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对教师理解主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仅仅是熟练掌握作为学习的主题基础的规则,还必须准备探讨这些规则的各种方式。例如,如果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习密度,教师必须支持一些学生用表格。等式或图表等方式来理解。研究抽象的概念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了解这些不同的信息表征以及他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许另一些学生想叙述泰但尼克号的故事,强调密度在冰山、船的承载物的能见度中的作用以及在船的下沉中的作用,这时教师必须机敏地将他们对密度的理解运用于现实的生活———种更为复杂的情境之中。

  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主题内容的探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并且在如何接受学生对课程核心思想的建构方面有所不同。数学是以基于规则的命题和技能为特征的,这些命题和技能可以通过许多尝试的路径去发现。然而,许多数学问题只有惟一的正确答案,如果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方法去探讨问题,教师会发现,要确切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问题解决过程是较为困难的,因为不是所有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建构都是一样的。社会性学科的问题探讨会有更多的解释,所以社会性学科的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同样的挑战,因为教师总是关注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

  除了灵活的主题知识是必要的以外,建构主义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也有更高的要求。基于建构主义的精巧的教学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教育者们要努力于具体的教学技巧(如讲课、讨论、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学习)如何适合于构建的建构主义模型。不管在教学中运用什么特殊的技巧)学生总会主动建构或组织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吸收从教师或书本中得、到的知识。问题不在于是否运用讲课或是讨论,而是如何运用技巧去配合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思维。例如,建构主义原则的提出,学生在被给予原理的解释之前应该经历原理的思想、现象或人工制品的过程。学生也许在科学课中是以操作钟摆开始,在数学课中是以构造多边形开始,在社会性学科课中是以阅读某个故事开始。在有了这些经历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提出术语、进行解释和进行概念的组织。

  尽管设计教学是重要的,但建构主义的教学较少是关于按顺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而更多的是符合情境的需要。当学生参与到以建构主义课堂为特征的基于问题的活动时,教师要利用多种复杂的策略去支持:学生的个人理解。这些策略包括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示范性教学、训练式教学、指导式教学和协商式教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是选择合适的策略并巧妙地实现它。

  建构主义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是合作学习。学生要见证并参与同伴相互之间的思维活动。在其中,学习者接触到同伴清晰的和令人信服的思维过程,也接触到他人曲折的粗心大意的思考过程,学生确实需要训练在这样的群体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即使训练,许多有能力的学生对帮助同伴完全不感兴趣,而且群体作业的消极后果(如争吵、排斥、不劳而获)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教师熟悉合作学习的原理,这些后果就会减到最小。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就要求教师对分散的学习环境要有额外的合作学习和管理技能方面的能力。

  最后的教学挑战牵涉到学生的独立性方面。建构主义学习要求学生在有关学习的主题方面,即选择问题和设计计划时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常常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决定问题的合适标准和证据、如:问题是有意义的吗?问题对训练是重要的吗?向题的复杂程度如何?问题与当前学习的主题有关吗?它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解释抑或只是事实发现呢?这个问题的解决会帮助我们获得关于学习的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吗?等等。由于现有的课程材料常常充斥着已经准备好了的问题和任务,教师们很少有机会介绍这些“关于问题的问题"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深思训练的性质、扩大与同事的对话,来发展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的有效形式要求在课程。时间安排和评价等方面做较大的改变,这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学生在从事问题解决和在教师帮助指导他们学习时,教师会发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将使教学时间超过所规定的一堂课的时间,这种情况意味着教师将不得不同管理者以及其他教师协商进行课程的整合。如果教师能和其他学科领域的同事一起合作,则他们就可以延伸上课时间;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更为广泛的主题。这样)可以搭起学生与科学学习、社会学习、数学学习和艺术世界的桥梁。

  整合课程和延伸上课的时间的目的;是让学生投入到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和精细理解主题的学习之中。出现于建构主义教学中的理解的多样性,往往与传统标准是不相容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评估方式,这不是那种纸笔的客观测验。在纸笔的客观测验中学习者只是识别事实而不是创造性地产生答案。在新的评估中,可能要求学生创作新闻、撰写研究报告。制作物理学模型,或者以戏剧、舞蹈、辩论或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表演。评估这些作品和表演、;要求有设计良好、灵活的题目,以保持学生的学习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
· 什么是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