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海外情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改革
2001-08-23    首都师范大学 安方明

字体大小:

  苏联的解体对整个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表现在师范教育上。

  俄罗斯的教育结构正在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明显。苏联高等学校只有一个教育层次,大学毕业一律授予专家称号。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师范教育改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修业三年,培养目标是初中以下教师;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继续学习二年,培养目标是高中教师,授予学士学位;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基础上继续学习二年,培养目标是文科中学、实科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大学助教,授予硕士学位。

  师范教育的多层次使社会可以及时获得不同层次的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和学制,学校可以更科学地估计学生的能力和倾向性,扩大第一层次的招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筛选,不带偶然性,同时也解决了与国际学位接轨问题。

  苏联解体前,共有高等师范院校201所,俄联邦有95所。进入90年代以后,高校兴起了“更名热”,经过政府审核批准,现有师范大学20所,师范学院78所。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在改革中出现了以下四种主要趋势。

  一、发挥名牌效应和地域优势?众所周知,在苏联7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领土上有几所国立师范院校,如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和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原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它们是世界公认的高水平师范大学。1991年苏联解体后开始了由单一的国有化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艰难过程。高等师范院校被推向了维持生存的紧迫时期,这几所名牌高师开门广招外国留学生。它们以师资水平高、学科门类齐全、设备条件好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同时在学习年限、专业设置方面采取灵活政策。尽管90年代以来俄国国内经济陷于困境,国家只能拨给这些大学1/3的经费,但是依靠名牌效应创收,他们都能度过难关,在困境中生存下来。这说明,俄国社会对师范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师范院校只有全方位开放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讲究效益,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否则将被淘汰。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为俄国高等师范院校带来了发展的可能与挑战,对它们的存在提出新的课题,解决这些课题的迫切需要,成为办好高等师范院校的动力。

  ?地域优势也是一些师范院校在经济困境中生存发展的原因。例如有些旅游胜地,建有大型合资企业的城市,当地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参与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近年来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经常组织学生对本市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进行访问,与外国使馆毗邻的学校经常组织联谊活动,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些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高,不仅要求教师学历高,教学水平高,还要求实施差别化教学。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认识活动特点和学习进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帮助。私立学校教师的工资是普通学校教师工资的2?5倍,因此进入此类学校任教已成为当今俄高师毕业生新的竞争热点。报考高师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仅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为例,1997年报考该校的高中生人数是1996年的4倍。

  为了有效地对改革进行组织和指导,改组后的俄罗斯教科院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和远东设立了四个分院,它们都设在该市的著名国立师范大学,以提高高师在教改中的作用。俄教科院1998年规划了1998?2000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研究课题包括教教育科学各主要部分,着重于教育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教育政策的科学基础,俄罗斯教育同外国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对俄教育发展的预测,教育新模式与新内容等。

  二、并入综合大学?借鉴了国外创办综合大学的经验,俄罗斯在经济改革试点城市诺夫戈罗德市进行了教改实验,原有的诺夫戈洛德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和师范学院(以前都是独立的学院)全部并入了国立诺夫戈罗德大学。1997年上述学院在国家公布的高校名单中都消失了,并校后,这些学院都成为大学下属的学院,在组织机构上进行了调整与精简,由大学统一调配原有的校舍、设备和师资。教师实行优胜劣汰,在大学内打通使用,避免了同一专业在同一城市重复设置的现象,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学生的反映最为强烈,他们普遍比以前爱上课了,因为能有机会聆听一流教授讲课。大学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优势,为学生开设了大量选修课,尤其是边缘科学和新兴科学,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大大拓宽。合校的举措也同时解决了前苏联时期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师范院校学术水平低于综合大学、缺少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教学内容陈旧老化、学生知识面过窄过死等等。重复的专业在大学内进行了合并,如:历史专业的学生准备将来做教师,先修完专业本科课程,再修教育专业的课程,经过教育实习,毕业后到中学做教师。这为培养高水平中学教师做出了成功的尝试,满足了中学对综合课、选修课教师的需求,如近几年新开设的《生物学与生态环境》、《自然知识与文化》和《经济地理》等课程。综合大学计划发挥社会职能,除为该地区培养人才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外,还将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辐射源,介入新产品开发,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综合大学将成为周围地区文化发展、经济繁荣和新兴工业园区与国际接轨的智力依托。无疑,它培养出的中学教师是高水平的,也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根据社会需求提高师范院校的地位与作用?90年代以来,高师院校中,除了国立的,还有地区、市立的,这反映出《俄联邦教育法》中分权制、多样化的宗旨开始得到实施。俄罗斯的师范教育由行政命令式管理转为国家、社会共同管理,扩大了地方和学校的权力,提高了它们的办学热情为多样化、多层次的师范教育开辟了空间。这些师范院校9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增添反映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如:物理学中增加了宇航基础、固体物理和等离子物理,生物学中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遗传工程学等内容。

  师范院校都注意广泛吸收研究生和大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培养科研能力。研究生的论文选题都是院、系、教研室和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生是课题组成员,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实验任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科研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培养的过程。大学生也被吸收参加部分课题的研究任务,这些活动是培养师范生独立学习能力,逐步改革讲解例证式教学,培养他们成为有创造能力的现代教师的重要手段。师范院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出不同的要,随年级提高逐步使学生形成观察儿童、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使用图书馆各种参考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写一些科研性报告、直到毕业论文等一系列独立、有创造性的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师范院校也对学生进行逐步筛选,形成本文上述的三年、五年、七年不同的教育层次,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

  在培养中学生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方面出现了一些职前教师教育的新尝试。莫斯科中学的职业定向师范教育班和圣彼得堡教育文科中学吸引着许多中学生及其家长。这些学校在办学质量、师资、生源都与其它文科中学一样,其特色是在高中阶段开设教育专业的选修课,聘请高等师范院校的教授讲课,以讲座形式出现,每次讲一个专题,如《俄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罗蒙诺索夫》、《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的教育家孔子》等。

  教育奥林匹克竞赛在俄一些地方展开,起到了普及教育知识、介绍各国先进教育的作用,竞赛优胜者争相报考高师。这些活动为教师职前教育提供了经验。

  高等师范院校不仅承担了为各级各类中小学培养教师的任务,近年来在教师再培与提高体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苏联时期的教师进修再培体系是由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院、区教学法中心、地区和市的教学法办公室、教育学会及其分会构成。这一体系的缺陷是教师进修体系自成一体,与高师无联系。走上工作岗位后,高师毕业生在校期间培养起来的科研能力得不到继续提高与发展,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学法研究取代了他们在高师已开始的教育科研工作,从而破坏了提高业务水平的连续性。高师也失去了与自己毕业生的联系,缺乏实践对教育科学理论的经常补充。长此以往,对中小学教改发展情况反映迟缓,而且没有机会通过再培提高体系对高师教育中的缺欠进行补救。高师毕业生在工作中,科研、进修要一切从头来,教师进修学院以传授教学方法为主,即使教师在实践中遇到好的科研课题,也无法通过进修体系达到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的愿望。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俄罗斯近年来实施了提高高师作用、实现教师教育连续化(大学前、大学和大学后)的策略。再未取消原有教师进修学院的条件下,由高师委派学术带头人担负教师进修再培中的重要岗位;增设博硕士授权点、使中小学教师在进修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得到高一级学位;高师研究生导师审查研究生论文,提高了培养质量;进修教师直接参加高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实现了高师与中小学教改的直接联系;及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过程;在教师再培与提高中根据所在学校类型和本人专业制定多样化教学计划、大纲和模块,为教师提供多种选择。

  四、苏联一些科学体系的发展成为对师范教育的补充?进入90年代后,俄政府认定赞科夫体系为国家教育体系。在教育部的直接支持下,成立了赞科夫科学体系中心,由赞科夫的学生和追随者玛?瓦?兹维列娃、尼?符?瓦西里耶夫主持对赞科夫体系的研究与普及工作。1993年中心成立后,中心根据赞科夫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情况重新编辑出版了各科教科书和教学法资料,并且运用计算机、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向全俄罗斯推广、普及赞科夫体系。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产生于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时间的推移并没有使它沉没于历史长河,在90年代俄罗斯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特色学校,赞科夫体系学校在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条件下,脱颖而出,以高质量经受住了社会学家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多方面检验,得到普遍认可。每到寒暑假,来自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的教师们便纷纷涌向这一中心,接受赞科夫体系的系统培训。“一般发展理论”触及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道德、情感、意志、观察力、记忆、语言、思维和其它各个方面,使学校生活构成一个尊重学生、挖掘学生潜能、达到一般发展最佳效果的教育环境。赞科夫体系中心也成为对师范教育最好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战后苏联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南昌。

  ?(2)《科学?教育信息》,新学校出版社,1995年,莫斯科。

  ?(3)俄《高教通报》1998、1999年,莫斯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