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杨福家:素质培养远重于技能培养 大学根本在育人
2010-09-03    文汇报

字体大小:

  “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

  “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杨福家院士随口说出一连串的例子:哈佛大学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在以下每个领域都至少修一门一学期的课程:美学与阐释、文化与信仰、伦理思考、生命系统科学、物质世界科学、世界上的社会……耶鲁大学给本科生设计的课程,并不包含职业技能学习,因为它的教育目的并非传授某种职业技能,而是传授所有职业都需要的基础,本科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平衡发展、使学生具备开放与全面的视野,以及均衡发展的人格;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到大学第三年时再选择专业;日本要求各所大学推广“博雅教育”……

  关于“博雅教育”,“耶鲁1828报告”中有详细阐述:“博”指广博,既要学文,也要学理;“雅”指素养,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修养。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回答“人何以为人”,它培养的是才智,发展的是思考和理解能力。

  一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华裔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杨福家,花一年时间阅读各种文化经典,“是我大学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此举帮助学生们认识了“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道理。

  要“不惜工本”地整肃校规

  “他山之玉”很美,但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否迅速改观?杨福家认为,完全可以做到,但要“不惜工本”。“耶鲁大学投入1.5亿美元,正在建造第13个住宿学院。”而住宿学院的形式,使得欧美一流大学能把博雅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如果也这么做,成本要低得多;问题是想不想做,是不是只想建造不符合教育需要的标志性建筑?!”

  杨福家说,在保证大学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应当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育人尽心尽责。在住宿学院中,两三百名学生与导师同院而居、同桌而食,能经常听到不同领域的精彩讲座,随时能与名师讨论任何问题。

  “住宿学院的首席导师家里,往往有个巨大的冰箱,可放几百份三明治,这是为了方便经常登门的学生。”杨福家说,有深厚学养的导师每天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引导年轻人发现自我,找到头脑中的火种,并使不同火种碰撞,“润物细无声”地培育着高素质的国民,以及充满好奇心、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人才。1993年,杨福家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后立即提出“名教授要给学生上基础课”,用意正在于此。

  中国的大学,除了“不惜工本”地育人,还要在整肃校规上“不惜工本”。“哈佛大学入学手册中写明:不准剽窃。误用别人观点,就应离校!”杨福家说,学术造假引发的诚信危机,已深深困扰着国内大学,相对于我们这儿常见的“法不责众”、“下不为例”,世界名校显然更注重诚信为本:麻省理工学院的招办主任因在28年前假造学历而退职;波士顿大学某系主任因在讲座上引用他人60字的观点而未说明出处,被告发后即离职;某校一历史系教授因在自己的经历中造假,立刻被开除。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没有造假,但都“有严格的制度,能不惜工本地清除造假者”。(记者 许琦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杨福家:追求卓越,中外高校的办学实践
· 杨福家:中国的大学为什么难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 杨福家: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杨福家:一流大学必备四要素 必须要有文化内涵
· 杨福家:世界一流大学选拔三类学生
· 杨福家:横贯中西看高考
·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逝世 他曾说:年轻人要进步,必须要提问题
· 杨福家:科研考核体系僵化 令人疲于奔命应付
·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最重要的世博展品是国民素质
· 温总理三封亲笔信问计教育专家 共话教育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