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
“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杨福家院士随口说出一连串的例子:哈佛大学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在以下每个领域都至少修一门一学期的课程:美学与阐释、文化与信仰、伦理思考、生命系统科学、物质世界科学、世界上的社会……耶鲁大学给本科生设计的课程,并不包含职业技能学习,因为它的教育目的并非传授某种职业技能,而是传授所有职业都需要的基础,本科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平衡发展、使学生具备开放与全面的视野,以及均衡发展的人格;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到大学第三年时再选择专业;日本要求各所大学推广“博雅教育”……
关于“博雅教育”,“耶鲁1828报告”中有详细阐述:“博”指广博,既要学文,也要学理;“雅”指素养,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修养。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回答“人何以为人”,它培养的是才智,发展的是思考和理解能力。
一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华裔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杨福家,花一年时间阅读各种文化经典,“是我大学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此举帮助学生们认识了“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道理。
要“不惜工本”地整肃校规
“他山之玉”很美,但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否迅速改观?杨福家认为,完全可以做到,但要“不惜工本”。“耶鲁大学投入1.5亿美元,正在建造第13个住宿学院。”而住宿学院的形式,使得欧美一流大学能把博雅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如果也这么做,成本要低得多;问题是想不想做,是不是只想建造不符合教育需要的标志性建筑?!”
杨福家说,在保证大学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应当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育人尽心尽责。在住宿学院中,两三百名学生与导师同院而居、同桌而食,能经常听到不同领域的精彩讲座,随时能与名师讨论任何问题。
“住宿学院的首席导师家里,往往有个巨大的冰箱,可放几百份三明治,这是为了方便经常登门的学生。”杨福家说,有深厚学养的导师每天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引导年轻人发现自我,找到头脑中的火种,并使不同火种碰撞,“润物细无声”地培育着高素质的国民,以及充满好奇心、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人才。1993年,杨福家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后立即提出“名教授要给学生上基础课”,用意正在于此。
中国的大学,除了“不惜工本”地育人,还要在整肃校规上“不惜工本”。“哈佛大学入学手册中写明:不准剽窃。误用别人观点,就应离校!”杨福家说,学术造假引发的诚信危机,已深深困扰着国内大学,相对于我们这儿常见的“法不责众”、“下不为例”,世界名校显然更注重诚信为本:麻省理工学院的招办主任因在28年前假造学历而退职;波士顿大学某系主任因在讲座上引用他人60字的观点而未说明出处,被告发后即离职;某校一历史系教授因在自己的经历中造假,立刻被开除。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没有造假,但都“有严格的制度,能不惜工本地清除造假者”。(记者 许琦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