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瞿振元:高校素质教育有待真正落地
2015-04-22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教育周刊·高等教育·学人论教】

  编者按 20年前,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启动了52所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成立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作者以宏观和中外对比的视角,回顾总结了20年来包括试点高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全面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提出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略、新思路,让素质教育的战略主体地位在高校真正落地,仍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入探讨和努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瞿振元

  素质教育思想的超越之处

  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出现并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产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互学互鉴的态度,汲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实践证明,素质教育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深切期盼。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去年底我率“美国通识教育和核心能力培养调研团”赴美专门就通识教育相关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期间,广泛接触了各类高校,对于美国的自由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自由教育,香港和内地也有译为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著名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对此作过比较公认的说明:自由教育发源于古代奴隶社会,那时人被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奴隶承担仆佣性质的专门化职业,只有自由人才能接受非专门化的(unspecialized)、非职业化的(unvacational)的教育,即仅限于自由的技艺(Liberal Arts)、没有任何实用色彩的教育。因为这一概念的“历史因素”,一些西方人士对此也持反对态度,但更多的人则主张将合理的精神应用于对现在所有人的教育。

  通识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兴起则缘于“专业主义”的过分盛行。“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教育,但专业教育的过分专门化和实用化,极易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对科学的总体关系的理解。由此,“通识教育”作为完整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的“另一部分”而受到重视。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与专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应当接受的教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共同达成高等教育的目的。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的素质教育思想,与“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既有相通之处,更有超越之优。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建构来讲,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知识的综合,其内涵与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比较接近。我在访美期间,美国有的同行也认同“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且直接用汉语拼音“wenhuasuzhijiaoyu”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同等使用。但中国的素质教育思想较之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有建议直接用基于汉语拼音的“SUZHI EDUCATION”在英语中表达这个中国概念。

  作为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每个学生的教育,是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是统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主线和灵魂,它弥漫性地渗入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之内。

  这里需要进一步明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的教育,带有较强的工具价值。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现实社会里,专业教育仍然是基本的和必要的,超越现实生产力的水平而空谈人的发展和自由教育等,既不能促进人的发展,也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但如果过早地、过多地专业化,专业教育就会远离教育的本质,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单向度的人”。因此,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关照学生自身内在秉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这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教育,它高于并统领专业教育,同时素质教育又渗透并通过专业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取。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要注意开发专业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功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重磅:顶尖大学,合并!
· 上海高校求解如何让基础科学研究“扛鼎”
· 二本高校招行政,要求全员博士?
· 高校应为卓越女性搭建事业舞台
· 高校如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为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两部门重磅发文: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
· “问天”问天!这些高校,再立新功!
· 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
· 十一部门:推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