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我不是成东青,我是俞敏洪
2014-06-04    新华网

字体大小:

  交一个总是打击你的朋友,其实很重要

  虽然我没什么本领,但是我交到的朋友都是水平比我高的人,从这些朋友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新东方的另三位创始人中,王强是我当时班上的班长和团支书,徐小平是我当时西方音乐史的老师,包凡一睡在我的上铺。

  我为什么与他们交朋友?

  首先,这三位人品很好,这是前提。

  其次,他们三位在某一领域都比我强。比如王强在很多方面天分都很高,模仿能力强,说中英文的水平极高,在北大广播站当了四年站长。这些我都学不来。但我学到了他的读书劲头。

  他在北大时把自己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一半买书。就算他把饭菜票全都用光了,他也不会动用买书的钱。如果实在没有饭菜票,他就借。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当时拿国家的助学金,每个月22元。我也把钱分为两半,11元用来吃饭,11元用来买书。我不大懂得买书,所以当时就跟着王强,他买什么书我就跟着买,从此养成了买书读书的习惯。

  包凡一跟我一个宿舍,我从他身上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完全是塑造我人格的东西。包凡一是极具自我批判精神的人。他的父亲是浙江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授,所以他的古文是非常好的。据他自己说,5岁就能把《离骚》背下来,8岁就能通读《金瓶梅》。一个8岁通读《金瓶梅》的人到了18岁一定就把人生看穿了,具有了自我批判精神。包凡一是一个能把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全部暴露在你面前然后让你审视的人,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全都摆出来后,他自己反而没有心理负担了。但问题是,我们这群人才刚刚成年,而他8岁就成年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心理上有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很想维护自己的面子,想让别人说自己的好处和优点,但他能把你的缺点和心中的阴暗面全部揪出来,把你弄得没有藏身之地,所以我们就极其痛苦,一痛苦就反击,结果我们宿舍四年就一直在互相批评中度过。其实,身边有值得交往的朋友可以开阔你的心胸,让你更有见识,思想更有深度。

  我曾是个蹩脚的诗人

  我18岁上大学时,一开始是有很多心理不平衡的,因为自己的长相、家庭条件等跟同学差距比较大。但是我后来领悟了,在大学四年里慢慢地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当年,我们同学之间的攀比可能跟今天不太一样。我们当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谁写的诗多—因为当时写诗也能吸引女生。但是我比较悲惨,从诗歌的总量来说我写得很多,写了600多首诗,但是没有吸引到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发表过一首诗。

  我们班当时有的同学很有才华,很会写诗,还开了个人诗歌朗诵会,我也去听,朗诵完了以后发现“哗啦”一下,五六十个女孩子追着这些诗人们走,结果我就追着五六十个女孩子走……

  我是个非常蹩脚的诗人,如果我当初写诗成功了,也许就不会放弃文学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当个蹩脚的诗人也有好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终于发现自己不是那个料,所以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俞敏洪最新演讲:互联网教育在全世界一旦开始是不可能停止的
· 俞敏洪:教育领域将是“百花齐放”的市场
· 政协委员俞敏洪: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仓促且鲁莽
· 俞敏洪:真正的核心素养无法通过考试来衡量
· 俞敏洪声援英语改革:城乡英语差距影响教育公平
· 俞敏洪:农村孩子上不了最好高中怎么上重点大学
· 俞敏洪谈家庭教育:99%父亲忽视与孩子相处
· 俞敏洪自爆“囧事”鼓励学子“相信梦想”
· 俞敏洪:“一对一教育”不等于“个性化教育”
· 俞敏洪讲述新东方创业故事:性格这样决定命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