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探索,陶行知的当代启示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明确“生利主义”之办学导向
我国职业教育一个突出问题是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简单地理解为就业率。低层次低水平的高就业率,掩盖了职业教育低质量问题。陶行知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启示我们,必须明确职业教育以“生利为主义”,确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意识,以为国为民“生利”为己任。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趋势,围绕产业发展设置专业,促进就业创业,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
创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的另一短板是课程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长期以来难以突破普教课程体系“窠臼”,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根据陶行知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毕一课即获一课之利”的“模块化”教学思想和“真人教育”的理念,围绕学生德技并进目标,创立“教学做合一”课程体系:文化课立足学生今后的发展,专业课程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养成,德育课程强调“生利以利群”,着力培养德技双馨人才。
构建“教练型”师资队伍
根据陶行知的职业教师应“以经验为重,经验,学术,教法合一”的要求,应大力调整与改革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强化企业实践制度、跨界选师、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开辟能工巧匠入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与提升。
激活学生“行知”潜能
“生利成人”是陶行知职业教育的追求和标准,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立足学生,以职业为导向,以生利为宗旨,以学生成人为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利、学会生活;加强体能、技能、潜能训练,使学生生活自理、个人自律、班级自治,这就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手脑齐用的技能型人才。
坚持“校企协同育人”
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要“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把学校变成开放的学校”,“不运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是无能的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制度,是对“校企合作”的优化和提升。学校应该将企业的各种优势和正能量引进校园,包括“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要让师生深入企业一线,“入企实习”“入企实践”“入企办班”;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促就业”。在培养过程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
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实践探索,可以为当下职业教育突破窘境提供帮助。中国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中国职业教育永远走在行知路上。
作者:于日锦 张平(作者单位:安徽省行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