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教师职业精神”大讨论:追求教师职业的幸福
2008-06-1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态度篇:当个好教师

  新时期教师职业精神应该如何弘扬?我想借中国教育报“教师职业精神”论坛,提几点感想,说几句祝愿,与教师同行们共勉。

  好教师对工作最热心。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热心工作的人不会感觉疲劳,工作最有责任感。

  热心工作的人不会把工作当成负担,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奖赏。教师要管好一个孩子、教好一个学生是不容易的。好在教师们都是热心肠的人,为孩子忙里忙外,从不计较。因而我祝愿,祝愿教师队伍里更多一些热心人!

  好教师对同事最虚心。学校里可谓人才济济,精英云集。好教师要学习竹子的风格---节节虚心节节高。谦虚的人往往勤奋好学;谦虚的人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谦虚的人会团结同志,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我祝愿我们教师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虚心,虚心的人永远是事业的强者。

  好教师对自己最有信心。教育事业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知识日新月异,也会不时地遇到各种新困难、新问题。为此,教师们要树立信心,接受挑战,主动地去攀登自己理想的高峰。我祝愿教师们都能信心百倍,精神振奋,事业有成!

  (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叶玉海)

  名人名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荀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资治通鉴》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夏丐尊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叶圣陶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

  ---毛泽东

  ◆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法国]卢梭

  ◆“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国]洛克

  ◆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

  ---[德国]第斯多惠

  ◆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前苏联]赞科夫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任务繁重压力大 广州九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 多少教师的鱼尾纹是笑出来的
· 媒体评论:学术休假制度 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 教师自我改变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
· 王蒙:阅读无可替代,经典无可替代
· 王蒙:科技战胜人类的噩梦
· 王蒙:《红楼梦》容许你有多种价值判断
· 王蒙:学好汉语,没有借口
· 作家王蒙:青春热烈 青春纯真
· 王蒙称诺贝尔文学奖非最高文学标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