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教师职业精神”大讨论:追求教师职业的幸福
2008-06-1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观点

不同教师境界不同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彦

  教师职业精神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意义,在我看来,教师可以分为四类:充满激情的教师---他们通常是满怀激情的年轻教师,但这激情往往是带着几分学生气的。这类新教师想在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可惜的是,现实往往不似想象中那样简单。当他们真正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思考有关教师职业精神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教师职业精神的概念是激情而又模糊的,但他们职业精神的可塑性是最强的。

  得过且过的教师---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有了资历,不免吃起了老本,在工作中固步自封起来。这类教师常感叹职业的枯燥乏味,倦怠之情溢于言表。什么“德智体”,什么“尊重学生的主体”,什么“原生态”……统统漠不关心。

  这种教师需要正面的激励、引领,促使他们提高人生境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资历丰富的名师---他们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拥有许多的成绩和荣誉,但仍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进取,仍在探索他们认为应该探索的,追求他们认为应该追求的,坚持他们认为应该坚持的。这类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楷模,是真正的师魂。

  入错行的教师---这类教师根本不热爱教师职业,他们觉得教师不能挣大钱,还得天天千篇一律的对着一群毛孩子。可他们也没有辞职的勇气,成天浮躁不堪。

  更有甚者,利用学生为自己“谋福利”。学生是自己赚钱的工具。尽管这种人是极少数的,但他们不仅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也耽误了学生。

  无论您是哪类教师,只要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铭记拳拳的爱心、强烈的责任心、执著的进取心,这些永远是我们教师职业的灵魂精神。

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

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 严丽荣

  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却能走上知名的“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当中央电视台《人物新周刊》的主持人问纪连海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说,自己只是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在他看来,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职业,一种是事业。而当中学教师就是他的事业,而不是职业。

  一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说,把职业当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事业,往往成就非凡。

  的确,如果你把职业当职业,你想到的就是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就是挣钱养家……你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而生出诸多的怨言和愤懑,也会有不如意、不称心的感觉。于是你的工作就变得无奈、被动、消极,即便快乐也痛苦。

  而当你把职业当作事业时,工作便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会愿做、想做,会有强烈的求知、求好欲望。在工作中,你就会主动开拓、奋发进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

  你不会为得失所困,不会为名利所累,也不觉得有工作之苦。一切不顺利你都会坦然面对,你的生活也就处处充满了阳光,其结果自然与前者大相径庭。

  当你只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任务的活动时,这就是一种“打折扣”的教育。你没有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为较高的事业追求,当然也就谈不上对这一职业的忠诚。

  教师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追求,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用事业精神支撑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任务繁重压力大 广州九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 多少教师的鱼尾纹是笑出来的
· 媒体评论:学术休假制度 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 教师自我改变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
· 王蒙:阅读无可替代,经典无可替代
· 王蒙:科技战胜人类的噩梦
· 王蒙:《红楼梦》容许你有多种价值判断
· 王蒙:学好汉语,没有借口
· 作家王蒙:青春热烈 青春纯真
· 王蒙称诺贝尔文学奖非最高文学标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