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教育时评:硕士研究生离科研有多远
2016-12-27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就研究生教育现状而言,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首先得考虑高校有没有能力和实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落下帷幕,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这次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比去年增加24万,增幅超过13%,创下历史新高。北京、广东、新疆、江西等地均出现了20%以上的增幅,广东增幅更是达到了38.5%,新疆达到32.18%。

  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与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有关,但是就业形势严峻,无疑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教育在线针对2017年全国研究生报考动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高达35%的被调查者选择“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另外,还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考研。因“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考研的人占31%。

  说实话,大学生为提升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是一种再现实不过的考量。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本科学历不断贬值。很多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也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学位。硕士学位在很多场合下,已经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而不过是就业市场中一张普通的入场券。虽然,硕士学位也不是包打天下,但是与含金量更低的本科学位相比,硕士至少有更多的选择。

  批评本科生为延缓就业压力而考研的人,一是不能明白考研是本科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作出的理性选择,二是无法理解本科生的就业处境,尤其对一些本科学校不太好的学生,考上名校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跃升。如果真正理解本科生的就业处境,就不会讲何不食肉糜的话。读研而不提高自身能力,的确不能咸鱼翻身,但谁说读研仅为混文凭,而不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呢?

  研究生录取人数不断增加,但真正为研究学问而读研的人不多。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回归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

  我国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通常可见类似表述:“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研究生教育只面向一小部分精英群体的时候,这种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但当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候,这一定位已脱离实际。就研究生教育现状而言,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首先得考虑高校有没有能力和实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很多高校的软硬件难以满足培养研究性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步增加专业硕士招生,区分学硕与专硕的培养方案,也是为了顺应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如果他无法迫使自己相信,他灵魂的命运就取决于他在眼前的这份草稿的这一段里所作出的这个推断是否正确,那么他便同学术绝缘了。他绝不会在内心经历所谓的科学‘体验’。”韦伯心中那种真正热衷于学术的人,纯粹愿意为学术忍受孤独的人,实在不多。读研更多还是与个人就业及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有很现实的个人考量。种种现实表明,强调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困难重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提升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加强艺术设计学科内涵建设
·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分数线要求切实做好复试调剂录取工作
· 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
·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发布
· 硕士研究生离科研有多远
· 教育部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
· 2015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开考 专业硕士报考增加4%
·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