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汉语热" 背后的三大尴尬
2005-12-09    

字体大小:

  日前,在“第二届华文教学国际论坛”上,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当前正值全世界讨论汉语发展时期,但中国内地的汉语教育教学却处于“外热内冷”的局面(中国新闻社12月4日)。

  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面对“汉语热”,我们在骄傲和自豪之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汉语热”里有三种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种现象,就是李宇明先生所指出的“外热内冷”: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了解汉语;另一方面却是国内全民“疯狂英语”,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第二种现象,就是汉语面临着“古热今冷”现象。除了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外,外国朋友、学汉语的学生,几乎言必称孔夫子,许多人不知道中国有鲁迅。相当部分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把玩与好奇,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而对现代中国文化知之甚少。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但是,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关注中国“过去”的同时也倾心于中国的“现在”,这是关乎一个民族“软实力”的大问题。在为世界“汉语热”鼓掌的同时,我们更应在这方面多作一些思考与努力。

  第三种现象,就是汉语虽“热”,但是还远未成为强势语言。“汉语热”使部分人乐观地宣称:汉语已成为强势语言。但是,现在互联网上85%是英语;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的。

  英语对其他语言文化的挤压态势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汉语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受到了某种制约。当前,汉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化条件下,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国内众多的方言使汉语缺乏内部的一致性;汉字使用尚不规范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才有可能说汉语成为了强势语言。

  汉语热来了,是好事;有点忧患意识,更属应该。对于目前出现的学习汉语热潮,兴奋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应该加强母语学习,克服尴尬的“外热内冷“现象;我们在推广汉语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地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文明的精髓;我们要直面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让汉语真正成为世界强势语言。

  愿在全球多语共生的合唱中,听到汉语发出的声音日益响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汉语热”中话北语
· 德国约有150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
·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
· 白话文、简化字和现代汉语
·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
· 古汉语复音虚词结构模式分析
· 上古汉语中“以A为B”式变换结构及相关问题
· 从《论语》、《孟子》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