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综合研究
体验教育的提出、界定与价值
2002-03-12    古船

字体大小:

  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对于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任何事情当然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一番,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让学生去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且主要是从书本中来学习的。那么为什么要让学生直接体验现实,掌握直接经验呢?这得从体验教育的提出背景来分析。  

(一)体验教育提出的背景

  其实学校学习的弊端也十分明显,这就是会造成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太远,同时,也会使学生解决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正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2、30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课题,这里的“经验”不是指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而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当然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验的过程。但是,经验学习更强调通过具体的“做”来达到个体行为改变的目的。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教育方式。杜威(John Dewey)提倡的“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也有相似的理念[1]。二次大战以后,人们也看到了过分强调“生活实践”,忽视学业教育的不足之处,经验学习于是逐渐转变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性教育,完成人际的、情感的或者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只重感知的低级教育活动。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学生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跨世纪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学校是经济振兴的主要基地之一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国际劳工组织在1999年曾强调指出:“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在争夺销售市场的竞争中,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正越来越成为使竞争者之间拉开差距的因素。”[2]但是,这次跨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对未来的劳动者进行适应工业发展的技能训练,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说明:未来经济发展中,传统工业的比重会逐步降低,新兴的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所以,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才是未来教育的目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经济浪潮的背景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际、跨文化的理解与创造才能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所以,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一节中提出:要使学习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与地点多样化。报告所强调的原则是学习的四大支柱,其中强调“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与平等的价值观,特别是要增进不同种族、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还强调“学会做人,以便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与个人责任感”等[3]。

  可见,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那么,以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呢?靠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而强调在实践中体验人际冲突、人际理解以及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性教育才是真正途径。所以,体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经验形成教育,它具有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affective experience)与道德体验(moral experience)。

  “说教者”是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他们不认为学生是具有情感体验,相反,他们要求学生们克服情感带来的影响。“说教者”也否认学生需要道德体验,认为道德就要靠纪律来强行维持。比如,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就告诉学生“纪律必须遵守,违反纪律就得受罚。”体验教育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强调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是形成道德规范的基础。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性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有纪律与没有纪律的不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纪律的内在价值,并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规范。相对而言,由于少先队员的年龄特征,少先队教育中体验教育更应当重视情感体验,让队员们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艺术,去体验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体验创造美好生活的喜悦。

  总之,体验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及对少先队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提出的,体验教育解决的是少先队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因此具有核心的地位。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必将促进少先队教育“由粗放的实践活动向科学、精致的现代教育发展”[4],并最终为造就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体验教育的界定

  全国少工委赵勇书记认为: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亿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5]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
·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
· 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
·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 肖忠远:素质教育与教案
·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
· 宁波着力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