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 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研究
2001-10-12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字体大小:

  目前,我国对于教育私人成本、家庭的教育负担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中国——儿基会合作的项目“中国农村地区初等教育成本与财政研究”是迄今为止对于贫困地区初等教育成本、学生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进行的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该论文即是在此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基本概念、研究假设和抽样

  1.基本概念

  教育成本包含培养每名学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在我国,教育拨款是构成各级教育成本的主要部分,但它并不是教育成本的全部,学生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是教育成本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教育私人成本是全额成本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与学校支出的机构成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学生及其家庭为一个学生所支付的全部教育费用,包括学杂费、书费、练习簿文具等学习用品费、书报费、住宿费和其它费用。家庭教育支出是指农民家庭中全年用于支付所有上学孩子的全部费用以及教育捐集资。

  2.研究假设

  (1)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收入和支出均为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收入部分包括货币和实物两部分,支出包括货币支出和自给性支出。农村贫困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处于半自然经济形态,收入与支出中,实物收入和自给性消费占有相当的份额。

  (2)同其它经济成本一样,教育私人成本也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考虑到为初等教育阶段,这里只涉及直接私人成本部分。

  3.抽样以及抽样调查

  根据多阶段、分层和随机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相结合的抽样框架,选取了江西、贵州、安徽、甘肃、四川五省作为样本省,每省分别抽取6到9个县,每县抽3到4个乡,每个样本乡80户至少有一个在读小学生的农民家庭进行95年家庭教育支出的问卷调查(本文所涉及到的数据除特别指出外,均为1995年数据)。本次抽样样本容量近10000户,共涉及5个省、34个县、136个乡。

  农户问卷回收9020份,回收率达94%。在数据分析前,对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一些常规审核,共剔除不合理和不完整的问卷640余份,有效问卷为8379份。

  表1样本分布

地区

县数

乡数

农户数

江西省

6

24

1440

贵州省

9

36

2160

安徽省

6

24

1920

甘肃省

7

28

2160

四川省

6

24

1920

合计

34

136

9600

  二、主要分析结果

  1.农户的经济特征分析

  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入不敷出。生活消费中食品支出的份额平均在60%以上,大部分样本农户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样本农户总体的人均纯收入为851元。其中,处于绝对贫困线530元以下的家庭占样本总数24.7%;高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1578元的家庭只占样本总数的8.7%。大多数入样家庭以农业为单一的生产方式,另外一些家庭开始从事多种经营。

  图1人均纯收入分布图

  附图{图}

  图1为人均纯收入分布图。分布图呈正偏态。这说明收入分布相对集中,大多数农户收入较低,只有少部分农户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大大超过平均水平,主要是那些家庭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的高收入所致。

  消费结构是指在居民家庭全部消费中各类消费及其所占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种类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大小有异。中国政府根据国情,确定农村绝对贫困线的标准是,每人每天食品提供2100千卡热量,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0%。

  表2家庭消费支出构成

  上学人均消费支出(元)

收入水平

子女数

合计

食物支出

衣着支出

教育支出

最低的20%

2.25

511(100)

323(63.3)

50(9.8)

54(10.5)

20%—40%

2.17

679(100)

439(64.7)

65(9.5)

63(9.3)

40%—60%

2.10

808(100)

525(65.0)

80(9.9)

73(9.0)

60%—80%

2.03

988(100)

632(63.9)

97(9.8)

83(8.4)

最高的20%

1.78

1479(100)

886(59.8)

163(10.9)

103(6.9)

样本平均

2.18

872(100)

549(63.0)

86(9.8)

74(8.5)

  注:括号中数字为所占的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数额大幅度增加,说明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解决吃饭问题,收入有所提高后,开始考虑营养与享受,导致食品费用增加。样本平均恩格尔系数为63%,说明总体仍处于绝对贫困水平。

  2.小学教育私人成本分析

  小学生私人成本按方式不同,分为交给学校部分和家庭购买两部分。收入较高的地区和家庭,私人成本较高。

  小学生教育私人成本可分为交给学校部分和家庭购买部分。前者包括杂费、课本练习册费、其它费用等,后者包括文具用品、练习簿、书报杂志、其它费用等。

  据统计,1995年样本年生均私人成本为191.3元。就其结构来看,交给学校部分平均为128.0元,占总私人成本的66.9%;家庭购买部分费用平均63.3元,占33.1%。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私人成本增加,其中家庭购买部分费用比例升高。

  表3私人教育成本统计单位:元

  私人交给学校的费用

人均收入

成本

小计

书费

杂费

其它

400元以下

117.07

87.52

51.02

15.60

20.90

400—530

136.41

96.33

52.72

19.14

24.47

530—800

163.85

116.89

61.15

23.31

32.43

800—1000

200.12

143.46

75.24

31.13

37.09

1000—1500

233.03

147.52

75.78

31.16

40.58

1500元以上

332.41

184.29

102.15

38.07

44.07

平均

191.33

128.03

68.21

26.23

33.59

  家庭购买部分费用

人均收入

小计

文具用品

书报杂志

其它

400元以下

29.56

17.73

8.74

3.09

400—530

40.08

23.40

12.85

3.83

530—800

46.96

26.02

16.17

4.77

800—1000

56.66

32.32

17.59

6.75

1000—1500

85.51

43.48

34.23

7.80

1500元以上

148.21

67.66

63.37

17.09

平均

63.30

33.32

23.29

6.69

  (1)交给学校的部分

  在交给学校的费用中,杂费和书本费为主要部分。各校根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也收取其它一些费用,这些项目往往数额较少,但由于种类较多,其总和也构成了较大份额。

  各地区学校收取的书费标准不同,其差异主要是由教科书以外的配套练习册和参考资料费用不一所致。杂费的征收标准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形成。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实行减免或免收杂费以及书费的优惠政策。因此一些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小学的书费占交给学校的总费用的比例较低。

  (2)家庭购买的部分

  文具用品和练习簿的费用是家庭为小学生购买部分的主要成分,这些支出不包括在交给学校的费用之内,由小学生家庭支付。

  从抽样数据分析,总的来说,家庭购买部分费用中,文具用品的费用高于书报杂志购买部分,说明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首先考虑满足孩子基本的学习条件。

  方差分析的结果是,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用于购买文具用品和书报杂志的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意义为收入水平越高,家庭购买部分费用越高,占总私人成本的份额也大大增加。实际上,家庭购买部分费用占私人成本的比例,尤其是购买书报杂志的费用所占比例,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

  3.家庭教育负担与私人成本

  农户教育支出与教育私人成本关系密切,家庭收入、子女数的多少对教育支出起主要作用。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农民有可能增加教育投入而教育负担并不加重,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也趋于下降。

  教育私人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研究表明,家庭教育负担的总趋势是:

  (1)教育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一个家庭必须花费60%的收入解决吃饭问题,另外10%左右穿衣,再加上基本的日常开销,保证了生存条件后,才会在剩余的收入份额中考虑教育开支。经过方差分析发现,各个收入水平上的家庭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农民家庭相当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当收入水平提高,经济条件允许时,农民家庭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教育支出对于贫困家庭负担较重;当经济好转时,教育负担减轻。结果显示,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较多,但人均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却有所下降(表2)。对于极其贫困、无法保证基本生存条件的家庭来说,教育支出确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家长不得不借债或贷款以支付接受教育所必须的费用。

  就抽样的五省农民家庭来说,大部分农民并未摆脱贫穷,教育支出绝对数会进一步增加,首先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学校教育,然后有可能增加每个孩子的教育费用,追求教育质量。但是,教育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下降。

  (3)上学子女数对教育负担有直接影响。如果家庭中不止一个孩子读书,说明家庭必须支付生均私人成本的倍数。因此,上学孩子数与家庭教育费用支出有直接联系,同样也对家庭教育负担产生着较大影响。

  表5上学孩子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

上学孩子数

农户数

人均教育支出()

1

2053

49.0

2

4046

73.9

3

1842

90.0

大于3

438

95.8

  表中趋势说明,上学孩子数越多的农户家庭,人均教育支出越高。供多个孩子上学读书也是农民家庭教育消费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4)影响家庭教育负担的其它因素:除了教育成本和上学孩子数的多少之外,家庭教育支出还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民族、文化传统、地理特征、气候、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等。

  4.影响小学生私人成本的因素分析

  小学生私人成本主要受地区、民族、经济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学生私人成本不同;收入越高的地区和家庭,私人成本越高;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收费优惠政策,不同民族的学生私人成本有所差异。

  影响家庭教育费的因素很多。经济因素、民族因素、文化传统、气候、上学孩子数的多少等都对家庭教育支出有影响。考虑到普遍性和代表性,着重分析经济、民族和地区三方面因素,对小学生教育私人成本的影响。

  (1)地区因素

  不同地区间私人成本的差异:

  由于学校收费标准和家庭购买部分费用的多少不等,不同省之间、同一省不同县之间的小学生私人成本都存在着差异。

  以安徽省为例,选择阜南县、霍邱县和岳西县,此三县样本农户收入水平分别代表好、中、差,地理特点也是平原(阜南)、丘陵(霍邱部分地区)和山区(岳西)相结合,因此具有代表性。

  首先,三县教育成本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学校收费标准上,不同县甚至不同乡的学校对于书费以及杂费的收取多少不一(尤其是书费),而且其它收费项目也不尽相同,造成各地区间学校收费标准不一。

  其次,地区间教育成本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引起的。霍邱县样本农民经济水平最高,教育私人成本也最高;岳西县收入最低,私人成本也最低。五省样本县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趋势。

  地区内私人成本的差异:

  私人成本相对于家庭收入缺乏弹性。当家庭收入提高时,私人成本并不因此同步增加。而交给学校部分相对于家庭收入是刚性的,在同一所学校,不管家庭收入如何,交给学校的费用是相同的。

  私人成本的收入弹性系数是用来衡量小学生的教育私人成本相对于家庭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它为私人成本变化率与收入变动比率的比值。其意义为:当家庭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教育成本增加的百分点。

  表6安徽三县私人成本的收入弹性系统

县名

私人成本的收入

交学校费用的收入

家庭购买费用的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

收入弹性系数

阜南县

0.192

0.059

0.424

霍邱县

0.326

0.094

0.720

岳西县

0.534

0.020

1.210

  数据表明,私人成本的收入弹性系数均小于1,说明私人成本相对于收入来说缺乏弹性,即当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时,私人成本只增加不到一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私人成本并不随收入水平同步增加。交给学校费用的收入弹性系数更小,而家庭购买费用的收入弹性系数较高,岳西县甚至超过1,说明这部分支出对家庭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

  总之,不同地区小学生私人成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地区小学生私人成本差异较小。

  (2)经济因素

  通过以上对小学生私人成本构成以及地区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条件影响了小学生教育私人成本。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小学生私人成本也较高,受地区经济的影响,较富裕的地区,家庭购买部分费用增多;交给学校的费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在同一地区,由于学校收费标准的统一,家庭交给学校的费用差异不大;而由家庭购买的部分,则因收入的提高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尤其是购买书报杂志费用的部分,私人成本中家庭购买部分费用的收入弹性系数也较高。

  (3)民族因素

  样本农户中,汉族家庭7208户,少数民族家庭1351户,分布在26个汉族县和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这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均来自甘肃省和贵州省。由于各少数民族的样本均较小(样本最大的苗族也只有400多户),因此,在分析中只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类。

  为了研究民族因素对私人成本是否有影响,表7按小学生家庭和家庭所在县是否为少数民族,将样本分为四类,并列出了在校小学生教育私人成本的构成。

  表7教育私人成本构成(分民族)单位:元

  人均总私人交给学校的费用

编号

样本数

纯收入

成本

小计

书本费

杂费

HH

6657

899

211.7

142.2

76.8

29.5

HS

340

613

112.5

77.1

38.0

14.2

SH

371

853

155.0

98.5

36.7

18.4

SS

1011

674

101.0

66.1

33.3

11.4

  家庭购买部分费用

编号

小计

文具用品

书报杂志

HH

69.4

36.3

25.9

HS

35.5

20.8

11.3

SH

56.5

28.2

21.0

SS

34.9

19.7

11.1

  注:HH汉族地区的汉族学生;HS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SH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SS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①四类样本间人均纯收入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差异来源于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之间,而非是否属少数民族地区。

  ②四类样本间小学生私人成本,包括交给学校的部分和家庭购买部分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差异存在于每一类样本间。

  因此,初步假定,除了家庭经济水平影响私人成本外,民族因素也对其起重要作用。为证实这一假设,不考虑是否属民族地区,利用(A)是否少数民族学生和(B)家庭人均纯收入这两个因素,对在校小学生私人成本及其构成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

  表8双因子方差分析表差异来源平方和(SS)自由度(df)方差(MS) F值显著性

  A因素5083656.37 3 1694552.1 211.03 * *

  B因素5006532.38 1 5006532.4 623.50 * *

  A×B 1282793.92 3 427597.9 53.25 * *

  组内54522044.86 8371 8029.7

  总差异81113141.08 8378

  注:* *为影响极其显著(α=0.01)

  结果表明,因素A和B,即经济因素和民族因素对小学生总私人成本都具有显著影响。同样,对私人成本的构成,即交给学校部分(包括书费、杂费)和家庭购买部分(包括文具用品、书报杂志)都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是民族因素对每一项支出都存在着显著影响。

  以上分析说明,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民族因素也影响着小学生教育私人成本,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的优惠政策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对双因子的交互作用检验也说明了,经济水平和民族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即使是在同一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家庭往往比汉族家庭更贫困,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中,不重视送子女上学;反过来,因为教育底子薄,整体文化素质差,经济无法得到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主要结论

  1.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低,大部分仍处于贫困状态。

  样本农户人均纯收入为851元,代表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处于1995年绝对贫困线(530元)以下的家庭占样本总数的24.7%;而高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1578元)的家庭只占样本总数的8.7%。

  通过对家庭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样本总体的恩格尔系数为0.637,高于1995年全国农村水平(0.586)。按照中国政府标准,属于绝对贫困水平。样本农户家庭大部分处于贫困状态,入不敷出。

  2.年生均私人成本平均为191.3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私人成本较高。

  私人成本按支付方式不同分为交给学校的费用和家庭购买部分费用。其中,交给学校的费用平均占总私人成本的67%左右;家庭购买部分占33%左右。当收入增加时,私人成本增加,家庭购买部分费用占总私人成本比例升高,尤其是用于购买书报杂志的费用比例。

  3.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民族因素以及地区因素对教育私人成本起决定作用。

  影响私人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它们是地区因素和民族因素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地区小学生私人成本存在差异,同一地区差异较小;地区经济状况对学校收费有影响,而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用于购买文具用品、练习簿和书报杂志等费用的影响更大;国家对少数民族收费优惠,标准低于汉族学生,同时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教育私人成本存在着民族差异。

  4.家庭教育支出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教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较富裕的家庭加大了教育投入,但教育负担相对减轻。

  贫困地区农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70.4元,占消费总支出的8.5%。孩子上学就必须支付教育成本,对于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家庭,如果没有外界援助,依靠自身的力量,让所有的子女都上学,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时甚至不可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家庭有能力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尽管如此,收入越高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小。这是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支出的绝对数有所上升,但教育成本相对于收入来说缺乏弹性,并不按收入的速度增长,因此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会下降。

  5.对于来自特贫困地区或家庭,无力支付教育成本的学生,应给予经济资助。

  教育私人成本相对于收入水平来说缺乏弹性,贫困地区以及非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收入低、经济负担重,支付孩子上学所需教育成本的能力有限,如果这些家庭的孩子要能够上小学,并享有与其他学生同等的学习条件,保证学习质量,就必须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经济援助,接受经济援助的数额即为该地区或家庭能支付的部分与平均水平的差额。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